【特力屋掛牌】從眷村女孩到五金女王 李麗秋傳給女兒的生意經
從眷村走出、27歲白手起家,到打造營收逾300億的特力集團,董事長李麗秋用半世紀的時間,把「五金」這門傳統生意,變成了台灣最大居家生活王國。如今李麗秋不僅完成了企業分拆、推動子公司獨立上市,更將三位女兒培養成不同領域的接班力量,以「母親的教養哲學」實踐她的企業治理之道。
一個眷村女孩的創業起點
李麗秋從小在眷村長大,家境並不寬裕。她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那時候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只能靠誠信與勤勞。」1970年代末期,她看準全球貿易潮,創立特力公司,專做五金工具出口,那時的她才27歲。
憑著對品質的堅持與敏銳的市場嗅覺,特力逐步從OEM代工商轉為自有品牌經營者,並於1990年代開設台灣第一間大型居家修繕賣場「特力屋」,將DIY概念引進台灣市場。如今她被媒體封為「五金女王」、「五金皇后」,更入選《富比世》亞洲五十大女強人。
「家的大小事」是企業精神的起點
即使身為企業家,李麗秋始終將「家」放在生命核心。她說,創業與育兒的本質其實相通:都是「讓一個東西長大」。
李麗秋與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育有三女,女兒小時候,她幾乎每天忙於工廠與客戶之間奔波,但仍堅持家裡「每天要開伙」,她說,因為那是維繫家庭凝聚力的關鍵,即使後來三個女兒赴美念書,她也安排一位照顧者在美國「每天煮飯給他們吃」,並固定打電話問:「今天吃什麼?有沒有吵架?」
三個女兒、三條路
目前大女兒何采容現任集團營運長,主掌零售體系;二女兒何采柔是藝術家,作品包括台北車站著名的裝置藝術〈鳥人〉,現為特力屋的監察人;小女兒何采妍負責美國市場與新事業。
李麗秋不強迫女兒回家工作,也不要求按照傳統「長女接班」的框架,而是讓每個人按個性選擇道路。她曾對媒體說:「年輕不要留白,因為我自己沒有這個機會,只要不做壞事,我都尊重他們。」這份開放,與她經營公司的邏輯一樣,強調授權、放手、信任。

分拆公司也是一種「放手」
2024年,李麗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將台灣零售事業正式分割為四家子公司,包括特力屋、HOLA特力和樂、特力家居與新創零售事業。她坦言,這樣的決策在內部引起爭議,許多主管擔心「分拆會削弱集團力量」,「但以前大鍋飯無法做公司治理,把公司拆小,才能讓每個團隊有自己的成績單。」
李麗秋希望每個事業體都能夠自負盈虧,並培養第二代或專業經理人負責,避免「集團化管理」造成績效不明與權責模糊。
從母親到董事長:同一套管理哲學
李麗秋認為:「母親最難的是『放手』,企業也是。」管太多、愛太緊,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方向,企業亦然。這幾年,她一方面讓專業經理人主導營運,另一方面則逐步引入家族成員進入董事會、監察人職位,形成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共治的結構。
從眷村女孩到五金女王,李麗秋走過的路,是台灣女性創業的縮影。她用創業家的果斷、母親的柔軟,以及領導者的遠見,為特力集團打造穩健的傳承藍圖,她傳給女兒的,不僅是賺錢的生意經,更是一套讓企業能走得長遠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