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即將迎來30週年 專家提3改革方向盼助健保永續

全民健保即將在3月迎來30週年,自1995年創立以來,不僅大幅提升了醫療可近性,也有效減輕了民眾的醫療負擔,長期以來獲得9成以上的滿意度,然而,隨著醫療發展和財務需求的變化,健保體系的永續性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台灣醫務管理醫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若要讓健保制度具備更強的永續性,必須回歸創立初衷「自助互助風險分擔」的精神,並提出三大改革方向:調整健保費率、改善健保支付制度、加速新藥與新科技的納保進程。
洪子仁提出了現今健保的挑戰與困境,他指出,雖然全民健保極大提升了台灣的醫療便利性,但在全球健康指標評比上,台灣的健康表現排名僅為第35,並且在亞洲地區落後於日本、新加坡與韓國。這其中的關鍵因素,除了人口結構與生活環境外,健保制度的永續性尤為重要。當健保資源無法有效支持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時,醫護人員的待遇、創新療法的引進,甚至是癌症及罕病患者的保障,都可能遭遇影響,進一步降低台灣在全球健康競爭力中的地位。
特別是,由於健保總額有限,新藥和新科技納入健保的速度減慢,導致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治療選擇受限,部分病患不得不自費使用新療法,這使得全民健保的原有公平性逐漸流失。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民眾的自費醫療比例已超過36%,這不僅影響經濟弱勢群體的健康權益,也可能使台灣的醫療體系朝向「有錢看得更好、沒錢只能接受基本治療」的方向發展。
洪子仁指出,全民健保30年確實解決了過去「民眾因病而窮,因窮而病」的問題,但當前最迫切的課題,便是如何提升健保財務韌性,同時改善現行制度的缺陷。他也對此提出了3大改革方向,
首先是適度調整健保費率。他指出,台灣的健保費率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屬偏低,如果能適度提高費率,將有助於健保財務穩定性,進而保證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此外,針對資本利得(如股利、房地產交易所得等),應調高補充保費費率及上限門檻,讓高收入者承擔更多責任,而對於勞力所得者則可適度降低費率,以維持社會公平。
其次,改善健保支付制度,尤其是在住院及急難重項目的支付標準上,應進行調整。洪子仁強調,醫院目前面臨營運壓力,很多急難重的醫護人員選擇離開第一線,這導致醫療人力不足,進一步影響醫療品質。因此,政府應該檢討總額支付制度,確保醫護人員能夠獲得合理待遇,提升其職業吸引力,避免醫療機構繼續依賴「低薪高工時高風險高壓力」來支撐運作。
第三,加速新藥與新科技的納保進程。健保制度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讓所有民眾都能享有最新、最有效的醫療技術。然而,由於預算限制,許多創新療法的納入速度過慢。洪子仁建議政府應該針對特定疾病,如癌症和罕病,設立專款專用機制,確保新療法能夠及時納入健保體系,減少病患的經濟負擔。
結語
洪子仁強調,全民健保創立的核心精神是「自助互助,風險共同分擔」,這30年來,健保成功讓台灣的醫療可近性顯著提升,民眾就醫便利,醫療負擔合理。然而,健保體系的財務壓力與資源分配問題逐漸浮現,影響醫療品質與公平性。要讓全民健保繼續發揮「互助共融」的精神,必須共同承擔責任,透過適度調高保費、優化支付制度、加速新療法納保,確保醫療體系的穩定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