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生改10點上課?教育部不參採理由曝光
日前有民眾在提案,主張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以改善學生睡眠品質與時間,與提高學習效率,發起後數天就有破萬人附議。
教育部今(13)回應,若延至10點上課,每週將減少10節課的授課時間,會無法按照課綱安排,此外,涉及家長上班及接送、學生安全、地區交通資源、學習品質等諸多面向,此等重大教育工程尚不宜貿然推動。
民眾提延後上課時間、改善睡眠品質
今年9月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內容包括,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將國高中生上課時間縮短為10時至16時,有效改善學生睡眠品質與時間,成就更好的學習效率,且認為國高中生已有能力自行通勤上下學,因此大可不必將上學時間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
茲事體大 教育部不參採提案意見
教育部今天做出回應,目前學生修習的各類課程與節數/學分數是學校依據課綱進行適當規劃,以高中來說,學生在在校上課每週35節,若學生上課時間由原來的8點左右至10點上課,每日將減少2節課的授課時間、每週少10節,將造成學生無足夠時間學習所定內容及培養基本素養,也會壓縮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國中階段亦無法於建議時間內進行課程安排。
此外,本提案提出後引發熱議,贊成與反對的意見兩極化,尤其在國中階段的上課時間調整,各界意見仍差異大,於諮詢會議中各與會代表亦指出課綱調整茲事體大,牽涉到家長上班及接送、學生安全、地區交通資源、學習品質與教育價值、家庭生活作息、學校作息及管理、教師授課時數等諸多層面,此等重大教育工程尚不宜貿然推動。
關於民眾認為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教育部認為,由於課程或學習活動的「必要性」因人而異,在多元適性原則下,課綱以「必修」與「選修」,確保基礎能力的培養,同時保留學校自主規劃與學生選擇的彈性,故仍有保留多元課程之必要。
教育部:持續促進國高中生身心健康
不過,教育部指出,本案雖暫不參採提案建議,有關國高中學生身心健康與提升學習效率確實是當前重要課題。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動「社會情緒學習」,幫助學生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與負責任決定等學習;此外也培養應用數位科技、線上學習資源推廣與AI輔助學習,提升學習效率與數位素養。
同時持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機制,並鼓勵地方政府試辦國民中學學生作息調整,與推動就近入學、補助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通學交通費等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