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人就有1人「代謝症候群」 醫提醒:女性35歲就應開始預防

.

鄒尚謙
2025/10/17 13:10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更年期不是病,但要面對身體很大的變化,在身理、心理方面都要做好準備,避免未來產生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的狀況發生。(記者鄒尚謙攝)

女性進入更年期面臨賀爾蒙的變化,身心理健康都需要更加注意。衛福部國健署今(17)日舉辦衛教記者會,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因為更年期後代謝速度減緩,「少吃多動」更加重要,不論是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只要能夠持續下去的運動,都可以多做,遠離代謝症候群。

女性進入更年期面臨賀爾蒙的變化,身心理健康都需要更加注意。衛福部國健署今(17)日舉辦衛教記者會。(記者鄒尚謙攝)

「更年期不是病,但要面對身體很大的變化。」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面對更年期需要有充分的認知,在身理、心理方面都要做好準備,才能夠順利度過更年期,避免更年期的症狀來得措手不及,導致未來產生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的狀況發生。

體內荷爾蒙改變 脂肪代謝下降、腰臀易堆積

開業婦產科診所醫師陳建銘表示,女性因為更年期賀爾蒙衰退,代謝出現偏差,脂肪代謝下降,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增加,因此腰臀部會開始出現脂肪堆積,診所收治的850位45~55歲女性中,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高達35.65%比國健署統計的4人中有1人代謝症候群的狀況更加嚴重,並且近年代謝症候群的狀況有越來越多人罹患的趨勢。

陳建銘的個案段女士今日也出席記者會,她分享自己在35歲開始覺得身體出現變化,體重不斷增加、身體容易發熱流汗,同時心理上也容易出現憂鬱的情形;後來到陳醫師的門診,醫師給予飲食、運動上的建議,增加多巴胺的刺激以及情緒上的抒發,今年已經45歲,已沒有代謝症候群的症狀。

陳建銘指出,女性代謝症侯群的預防應該提早到35歲開始,女性35開始賀爾蒙多多少少都會出現變化,不一定會開始更年期,但認知與預防是需要的;許多民眾認為吃甜食會刺激多巴胺,因此就不太忌口,但甜食反而更是代謝症候群的威脅,飲食上的控制千萬不可輕忽。

國健署推「F4」生活守則 助女性度過更年期轉折

沈靜芬表示,這3年國健署與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投入代謝症候群防治,協助約44萬人進行健康管理。追蹤至少3次的45至55歲女性個案約有2.7萬人,近3成5、約9000多人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獲改善,並近1成5、約4000多人緩解為非代謝症候群,顯示及早發現與生活習慣介入,有助降低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記者鄒尚謙攝)

沈靜芬提醒,女性透過生活習慣「F4」守則,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維持健康人生:

Food聰明飲食:掌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飲食原則。

Fitness活力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等,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

Friend親朋陪伴:維持愉悅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

Feeling心靈支持: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