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台灣】「教會白話字初學議論會」問、答(18)

「注音符號」所帶來的「語音教學」積弊已久,導致羅馬拼音礙手礙腳、步步艱難,甚至資優學霸,也見之卻步,我們現今面對的改革方案,必先徹底改善語音教學,集思廣益,去蕪存菁。

王泰澤 (化學博士、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永久會員)
2023/07/23 10:00 2023/07/26 09:08
《母語:人類如何創造語文》作者 Joel Davis 曾說:「母語是學習一切語文『語音聲調』的第一語言」/王泰澤提供

前言

我早年求學年代,台灣中、小學教育有一件令人覺得很可惜的現象,在學校課業恪盡職守的老師,荒廢了「語音教育」的好時機。

這段好時機的社會環境是,從二戰結束 1945 那年算起,中國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內戰敗給共產黨,隨而蒙受太平洋戰區聯軍統帥麥克阿瑟的指令,竄逃台灣,把即將據台施政必行的「日、漢」語文交替「注音符號」教學,傳入台灣之後,至今只差2年就將有80年之久。

台灣當年改朝換代,國府鐵腕施政,二年後、1947年,二二八事發,社會賢士遭殺害、受凌辱,民心動盪,萌生政治抗拒,導致教育界少能顧及學術專業,與時俱進,本島語音教育跟不上時代,新識缺如,甚至淪於以訛傳訛、將錯就錯,不知不覺日久成習。

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台灣民間已有「中台語」四代同堂,學童自小學習外來「中台語」所用的「注音符號」,學得越好,就和現代語音教學,越脫序。

國府鐵腕的「國語政策」導致各種母語式微,民眾在文化、政治上失去「自我」信心,生成「孤兒」「老二」心態。圖:1988.12.28客家族群發起「還我母語」大遊行/客委會影音資料館,許伯鑫攝。

問、答

問:台灣的語音,自古至今,有「原、福、客、日、漢、英」,至少有六種之多。這多種語言環境,在語音教育上,對民眾有何助益?

答:多種語言環境,未被充分利用來充實民眾的語音知識,反而因各種母語的式微,民眾在文化、政治上失去「自我」信心,每每以「孤兒」「老二」心態,面對強勢而極需對抗的政治、教育,荒廢時日。與《母語:人類如何創造語文》作者 Joel Davis 的論說「母語是學習一切語文『語音聲調』的第一語言」相離甚遠(註1 )

問:注音符號的「字母」和羅馬拼音的「字母」對照的困擾何在

答:因為「注音符號」先是在中國專為當年的「漢語」設計的,與「福台語」沒有直接關係,我們暫時避開「福台語」的羅馬拼音白話字,專心談論「注音符號」與「中台語」的「通用拼音」和中國「普通話」的「漢語拼音」的關係,以下所涉既的問題,從語音的基本觀點,和「福台語」的拼音,是可以相提並論的,選用羅馬字母來拼音、拼寫漢字,要明白三件事:

(一)選用「羅馬字母」的母音和子音的符號,其發音要和所要拼音拼寫的文字的母音和子音的發音「相近」,愈近愈好,這是傳統的首要條件。

(二)若拼音系統「音相近」的字母不夠用,則將已被採用的字母,另外加一個符號或加上另一個適當的字母成「雙子音」或「雙母音」(即「一音雙字母」:例如「通用拼音」中,子音 ㄗ 為單字母 z,而 ㄓ 為雙字母 jh。「漢語拼音」中 ㄗ 為單字母 z 而 ㄓ 為雙字母 zh (註2

(三)除非少數例外,所有需用的字母,在同一系統中,必須要有「內在一致性 internal consistency」,且羅馬字母是被借用來標示漢字的發音,一旦被借用,拼音子音或母音字母的原音,即該全然轉變為漢字的子音或母音;上(二)條中,同是 ㄓ 音,為什麼「通用拼音」用 jh,而「漢語拼音」用 zh?因為 jh 和 zh 當為拼音字母後,已消失原音,百分之百已同是子音 ㄓ 的初發聲,除此之外,毫無其他發音分別。

與此同理,在福台語拼音改革,教羅(教會羅馬拼音)字母 ch ㄗ、chh ㄘ 改成台羅(台灣羅馬拼音)ts ㄗ、tsh ㄘ,可謂得不償失,得的是,同是類似羅馬拼音,改革成功,失的是,失去了台灣幾百年來拼音文字已建立的白話字「獨特性 idendity」。

古荷蘭語(左)和新港語(右)並列的西拉雅語聖經之馬太福音。圖/王泰澤提供

若也談談白話字中的 k、p、t 三個子音字母的發音,明明大家都習慣英文的發音是 ㄎ、ㄆ、ㄊ,為什麼要把這三個字母改讀成 ㄍ、ㄅ、 ㄉ?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初學羅馬白話字的讀者,其實這不是問題,反而合情合理,因為最先於 1650 年、約 400 年前,引入羅馬拼音到台灣的是荷蘭人和台灣西拉雅原住民的「新港語 (圖 1),而荷蘭文的「字母表 alphabet」中的三個字母 k、p、t 的發音是 ㄍ、ㄅ、 ㄉ,不是像英文的 ㄎ、ㄆ、ㄊ (請參照 Google Translate 荷蘭文「字母表」的字母發音)知道這一個事實,我們應該認為白話字中的 k、p、t 讀成   ㄍ、ㄅ、 ㄉ是其來有自、理所當然。

問:注音符號的「子音」,有什麼問題?

答:我們把 ㄅ、ㄆ、ㄇ、ㄈ 讀成 ㄅㄛ、ㄆㄛ、ㄇㄛ、ㄈㄛ(Bopomofo ),本來只是為著朗讀「注音符號表」方便,好記憶整個「符號表」的「子音」字母。但是初時這個理由沒被強調,大部分老師當年也是現買現賣的「初學者」,未能清楚教導學生「子音 ㄅ、ㄆ、ㄇ、ㄈ」和「音節(子音 + 母音)ㄅㄛ、ㄆㄛ、ㄇㄛ、ㄈㄛ」讀音的重要實際分別,以訛傳訛,積久成習,以致長久以來誤以為本當如此。

為什麼 ㄅ、ㄆ、ㄇ、ㄈ 讀成 ㄅㄛ、ㄆㄛ、ㄇㄛ、ㄈㄛ(Bopomofo)不堪嚴格檢驗?因為 ㄅ、ㄆ、ㄇ、ㄈ 是「子音」,而「子音」是發音時,口腔、鼻腔內各部位磨擦發出聲音的「初發聲」,一旦讀成 ㄅㄛ、ㄆㄛ、ㄇㄛ、ㄈㄛ,就成了這四個不同「子音」各自帶有一個相同「母音 ㄛ」的「音節」。「子音 ㄅ、ㄆ、ㄇ、ㄈ」若可讀成「音節 ㄅㄛ、ㄆㄛ、ㄇㄛ、ㄈㄛ」,當然也可讀成「音節 ㄅㄧ、ㄆㄧ、ㄇㄧ、ㄈㄧ」或「音節 ㄅㄚ、ㄆㄚ、ㄇㄚ、ㄈㄚ」 等等。

符號表中,其他子音如 ㄉ、ㄊ、ㄋ、ㄌ、ㄍ、ㄎ、ㄏ 的讀音,同樣是帶有 ㄜ 的音節 ㄉㄜ、ㄊㄜ、ㄋㄜ、ㄌㄜ、 ㄍㄜ、ㄎㄜ、ㄏㄜ,和以上「子音 ㄅ、ㄆ、ㄇ、ㄈ」和「音節(子音 + 母音)ㄅㄛ、ㄆㄛ、ㄇㄛ、ㄈㄛ」,兩相讀音,同樣自相矛盾。

子音 ㄓ、ㄔ、ㄕ、ㄖ 是讀者熟悉的捲舌初發聲,子音 ㄗ、ㄘ、ㄙ 初發聲不捲舌。中台語「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分別以羅馬字母捲舌拼成「jhih、chih、shih、rih; zhi、chi、shi、ri」和不捲舌拼成「 zih、cih、sih; zi、ci、si」。「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兩相仔細比較,ㄓ j、z 相異, ㄓ、ㄔ、ㄕ、ㄖ、ㄗ、ㄘ、ㄙ,字母末有 -h、無 -h 相異,看不出分別捲不捲舌的道理 (註3

Bopomofo 是台灣小學教學、閱讀和寫作的主要語音系統,發行近75年的《國語日報》所有文章都用 Bopomofo 紅寶石字符註釋。圖:1948.10.25國語日報創刊號/國語日報讀報教育中心粉專

問:注音符號的「母音」有什麼問題?

答:注音符號母音「ㄧ ㄨ ㄩ 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的問題也複雜,有別於「子音」僅止於「初發聲」與連帶「母音」成為「音節」的發音問題。「子音」外在個別出問題,「母音」則內在互相重複出問題,是導致「注音符號」與「羅馬拼音」無法接軌的主要原因。留待下(19)期細說。

後語

「注音符號」所帶來的「語音教學」積弊已久,導致羅馬拼音,礙手礙腳、步步艱難,甚至資優學霸,也見之卻步。我們現今面對的改革方案,必先徹底改善語音教學,集思廣益,去蕪存菁。「讀書窮理,積其精誠,循序漸進,然後可得」,得後,社會有識,眾志成城,各界奮發向上,必達可望之處。

下期(19)預告:如何改善「注音符號」的弊端?不要把從「注音符號」學到的積弊帶到羅馬拼音上來。筆者聯絡處:taitzer@gmail.com.

專欄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