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抓住盧比歐訪問契機,重申與華盛頓最關鍵的關係

通過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歐(Marco Rubio)本周出席在吉隆坡舉行的東盟會議,美國向東南亞提供了一個罕見且緊迫的機會,以糾正過去戰略漂移的錯誤,並明確表態:華盛頓仍然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經濟與安全夥伴。
我們不能再否認現實,忽視導致特朗普重設關稅政策的貿易不平衡與不公正現象。新關稅的實施清楚地反映出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本地區國家未能有效回應美方關切,也未能在政策層面重建對美國的信任。這次訪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為稀有的平臺,借此向美國發出堅定承諾的資訊,重申我們與全球最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之間的關鍵關係。
盧比歐將馬來西亞作為其亞洲行的首站,這一選擇本身就向盟友和對手釋放出強烈信號,即美國將繼續堅定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儘管北京正試圖拉攏美方盟友、在關稅問題上挑撥離間並推動地區內的反制機制;儘管中東和烏克蘭局勢令人分心,美國的戰略目標從未動搖——那就是中國構成的迫在眉睫的威脅,作為美國當前和未來最主要的戰略挑戰,從其在南海的挑釁行為到對臺灣的恫嚇,再到其不斷增長的動能與非動能戰爭能力,以及對關鍵資源的控制企圖。
此次美方高層的出席,旨在打破地區內盟友與中立國家長久以來的顧慮,即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是否仍然致力於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這些國家也必須展示出自身的真誠與回報意願,包括增加本國防務投入並真正承擔起共同安全責任,而非一味依賴華盛頓。
這種單邊依賴的模式已維持數十年之久,如今特朗普設定了界限。關稅措施並非懲罰,而是為了修正不對等關係,確保區域國家公平分擔責任,不再搭乘美國的防務便車。
華盛頓不是廉價搭便車的對象
正如盧比歐此行在向北約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傳遞一致資訊一樣,他此次更傾向於“以胡蘿蔔為主而非大棒”,因為他清楚:若無美國的傳統防務支撐,加上自身戰略中立與騎牆心態的制約,東南亞國家在面對來自北京的更大威脅時將形同裸奔、毫無招架之力。
此次沒有選擇首爾與東京作為首站,對日韓乃至臺灣都是一個明確信號,也向整個地區間接傳達:過去那種對美國防務的單方面依賴時代已經結束。區域安全不能只靠美國一方承擔,雖然美國仍致力於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並制衡中國威脅,但這必須以區域國家等量的意圖與投入為前提。
這次會議勢必會涵蓋加強區域聯盟、共同應對海洋與供應鏈威脅、捍衛基於規則的秩序、推動關鍵礦產與資源的戰略合作,以及在貿易與防務支持方面實現責任與利益共擔。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對北京的一次強烈否定,表明美國雖然面臨中東和歐洲的挑戰,但仍將東南亞放在優先位置,同時遏制莫斯科在該地區的勢力滲透,並防止東盟在北京構建的“反美”話語中繼續深陷,從區域反關稅機制到經濟拉攏傳統西方盟友。
這也有助於阻止金磚國家(BRICS)所代表的反美勢力繼續推動新一輪財政與經濟抗衡計畫,並削弱北京不斷向東亞與東南亞國家施壓的手段——無論是恐嚇還是誘惑。
盧比歐此行將重建區域國家對美國的信任,也明確傳達出一個資訊:美國對本地區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減弱,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美國的防務支持不是無條件提供的。
本地區必須加大分擔責任
美國需要本地區國家的支援,以確保關鍵資源的安全,同時它也深知自己仍是滿足本地區安全需求的唯一可信防禦後盾,因為本地區存在顯著的安全脆弱性。華盛頓可通過軍事存在和防禦支持作為籌碼,在關稅之外實現戰略互惠;但目前尚未走到這一步,因為若操之過急,恐被北京利用。
因此盧比歐的訪問被視為一項聰明之舉,既維持了區域力量平衡,也促使相關國家認真應對關稅調整,限制對中國與金磚國家的過度依賴,並提醒他們:僅憑華盛頓掌握的關稅杠杆,就足以對區域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更遑論軍事籌碼。
這與海格賽斯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所做出的表態一致:美國雖然願意繼續提供可靠的安全傘,但這一支持不應被當作理所當然。這正是目前東盟多數國家的誤區。
特朗普政府始終秉持一個原則:世界與本地區比美國更需要對方,因此推動全球防務分擔與實施貿易公平並不矛盾,而是可以並行的。
然而東盟至今在立場上仍然虛偽,一方面依賴美國的防務保護,另一方面又在貿易與市場中占盡華盛頓便宜,同時因害怕北京報復而不敢明確表態反對其脅迫行為。
美國仍然遙遙領先,無人能及
從所有硬實力指標來看,美國在印太地區依然對北京保持總體優勢。儘管莫斯科在烏克蘭問題上製造干擾、北京企圖構建新的權力軸心,特朗普在伊朗的精准戰略打擊已經向北京與平壤傳遞出強有力的威懾,樹立了先例。
特朗普重振並強化了北約,這一模式正被複製到四方安全機制中。東亞與東南亞也終於明白:只有通過互信與共擔,才能換來安全與威懾,而不再是過去那種理所當然的接受與依賴。
東盟必須抓住這次極其罕見的戰略契機,修復與華盛頓破損的關係,與美國在捍衛基於規則的秩序上實現長遠的戰略對齊,不僅在外交語言層面,也要在行動上展現真正的決心。
盧比歐的來訪為東盟提供了重新構建最重要安全與經濟關係的視窗,若錯失,將意味著本地區將進一步陷入其自設的安全幻覺與戰略模糊之中,並被北京牢牢吸附。
東盟與馬來西亞必須借助盧比歐之行,發出新的信任與信心的信號,著手修復系統性與結構性疏忽,啟動關鍵產業、礦產領域的新合作機制,並構建全新的安全與信任基礎,以贏得特朗普政府的認可,避免美國繼續將本地區視為無望之地,對中國軟弱無力且缺乏誠意。
美國仍是東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它是東盟第二大市場,在人均收入與經濟穩定性上高居首位。
美國是對東盟累計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超過中國。美國企業正加速“友岸外包”關鍵技術供應鏈,從中國轉向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國,涵蓋半導體、電動車零部件和稀土加工等,而這一切服務的核心市場正是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市場。
美元仍是東盟各國的核心錨定貨幣。去美元化努力(包括金磚國家的推動)至今仍停留在象徵意義上,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仍是美國主導。
馬來西亞切勿因短期誘惑而倒向金磚集團,以犧牲其長期經濟轉型與防務安全需求為代價,因為只有華盛頓能提供這些。與金磚國家過度靠近不僅將加劇與美國的經濟信任裂痕,還可能被追加10%的關稅。盲目推進並非出路,務實認清與華盛頓之間獨一無二的經濟與安全關係才是正道。
距離8月1日的最後幾周是我們展現承諾的關鍵視窗期,需通過具體政策回應華盛頓對關稅規避與美國利益被北京滲透的擔憂,並展示我們在半導體與關鍵礦產等領域的共同發展戰略意圖,造福吉隆玻與華盛頓。
試圖通過拉攏其他西方或非西方夥伴以去美國中心化的所謂多元努力,在短期內不可能帶來成效,反而會對馬來西亞與本地區構成更大風險。若美國再度視本地區為“無望之地”,那將直接削弱地區的威懾能力,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是本地區唯一具備全面威懾能力的安全提供者。除美國外,尚無任何國家具備挑戰中國南海軍事化島礁的遠洋海軍能力。東盟聲索國高度依賴美軍存在提供戰略保護,同時美國也是唯一能提供高端導彈防禦、情報、監視與偵察(ISR)技術的夥伴,而中國則無法提供這些。
在“規範性權力”方面,美國仍代表自由貿易規則、法治與制度制衡,是吸引外資的核心原因。矽谷的創新與風險投資生態圈仍是東盟人才與資本的首選目的地,而中國缺乏這種全球號召力。
向“自由與開放印太”的堅定承諾發出強烈信號
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擁有罕見的平臺帶領地區實現戰略再平衡。此次在吉隆玻接待盧比歐,馬來西亞應推動發佈聯合聲明,重申美-東盟在防務、威懾、經濟安全、數字貿易與海洋自由方面的戰略夥伴關係。
這將向中國發出清晰戰略信號:馬來西亞雖然重視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但東盟不是中國的藩屬體系。通過與盧比歐在經濟與安全走廊、數位與技術標準、關鍵資源開發與軍事訓練等領域進行接觸,馬來西亞將獲得中國無法提供的合作工具。
如果東盟仍然困於戰略空白與安全脆弱之中,拒絕明確表態,它將失去美國的經濟與安全保證,同時也不會獲得中國所謂的“克制”,最終陷入孤立與脆弱。
盧比歐之行,是自特朗普-拜登交接以來東盟重獲平衡、信任與戰略主動權的最佳窗口。
若不立即轉向,將意味著在經濟、戰略與政治層面進一步陷入對中國的非對稱依賴。東盟的未來取決於一次大膽的戰略再校準,而這一步必須從吉隆玻開始。
這場再平衡對於本地區的長期存續至關重要,同時也向中國明確表態:中國並非東盟宿命中的唯一霸權。
過去十年,東盟在貿易、基礎設施甚至戰略語言上向中國傾斜,形成危險依賴,未能真正擁抱美國的長期存在與價值。這一偏離受到對“一帶一路”的依賴與東盟對北京不願觸怒的外交策略所推動,進一步削弱了東盟內部團結。
盧比歐的來訪意味著印太,特別是東南亞,正成為大國競爭的決定性前線,而本地區自身也必須開始承擔起相應責任。東盟,必須決定自己的立場,是時候終結過去的迷失了。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