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民意背道而馳的國民黨

國民黨須正視反共民意、明確台灣立場、提出具體政策並整合內部,才能重建信任、扭轉邊緣化。若持續忽視民意與歷史責任,恐難重振影響力。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2025/07/14 09:00
國民黨在當今台灣的政治舞台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影響力逐漸衰退。圖/國民黨臉書

國民黨在當今台灣的政治舞台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影響力逐漸衰退,尤其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度大幅下滑。正如結論所述,國民黨若無法正視反共情緒作為人民支持根源的事實,並在歷史定位、局勢判斷、民意連結與內部團結上做出調整,將難以重拾民心,恐將持續被邊緣化。以下針對結論中的觀點進行評析,並提出具體建議。

國民黨曾是台灣政治的核心力量,但隨著民主化進程,其威權統治的歷史包袱與對中國大陸的複雜關係,使其定位日益模糊。台灣社會已從過去的威權時代轉向民主價值,年輕世代更關注本土意識與主權獨立。然而,國民黨在這一轉型中未能明確切割過去,導致其形象與當代價值觀脫節。要扭轉此局面,國民黨應重新梳理其歷史角色,強調其對台灣民主發展的貢獻,同時坦然面對過去的錯誤,並以更鮮明的台灣立場重塑形象。

國民黨未能準確把握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的反感,這一點尤為關鍵。隨著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壓力增加,反共情緒在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世代中愈發強烈。然而,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過於強調交流合作,忽略了民眾對主權與安全的擔憂,這使其立場與民意背道而馳。國民黨應調整兩岸政策,明確表達對中國威權體制的反對,並以捍衛台灣民主與主權為核心訴求,才能與反共選民站在同一陣線。

國民黨在經濟、社會與文化政策上的表現未能貼近民意,這是其支持度下滑的另一主因。例如,青年失業、房價高漲與貧富差距等經濟問題,婚姻平權與性別平等等社會議題,以及對本土文化的保護等文化訴求,都是當前台灣民眾關注的焦點。國民黨若繼續忽視這些議題,或僅提出空洞口號,將難以贏得信任。建議國民黨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例如針對經濟困境推出青年就業計畫,或在社會議題上展現進步立場,以重建與民眾的連結。

內部派系鬥爭與領導層的分裂削弱了國民黨的凝聚力,也損害其公信力。一個分裂的政黨難以展現強大的領導力,更無法說服選民相信其治理能力。國民黨需盡快整合內部資源,減少派系對立,並選出具共識的領導人,統一黨內聲音。只有團結一致,國民黨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政治環境中站穩腳跟。

要重振政治影響力,國民黨必須將反共立場作為核心策略,並以此為基礎調整政策方向。具體而言,首先應在兩岸關係上強調台灣的主權與民主價值,避免模糊立場。在經濟與社會政策上回應民眾需求,展現解決問題的決心。通過內部改革實現團結,重建選民信心。若能做到這些,國民黨仍有機會贏回反共選民的信任,扭轉頹勢。否則其在台灣政治中的邊緣化將難以避免。

要重振政治影響力,國民黨必須將反共立場作為核心策略,並以此為基礎調整政策方向。圖/國民黨臉書

國民黨的未來取決於其能否正視現實、回應民意。歷史的包袱固然沉重,但並非不可跨越;民意的疏離雖已顯現,但並非不可挽回。只要國民黨願意重新審視立場,明確反共態度,並以實際行動證明其決心,仍有機會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重拾往日榮光。反之若繼續迷失方向,國民黨恐將難以回應人民的期待,淪為歷史的旁觀者。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