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反罷免」是民主之殤:藍營操作背後的國家危機與中共共犯結構

罷免是公民對國會濫權的憲政手段,非政黨鬥爭。國民黨操作「反罷」與「受害者論」,掩飾與中共的共犯行徑。支持罷免,是守護民主、拒絕獨裁的行動。

潘威佑(台灣社秘書長)
2025/07/14 09:00
國民黨操作「反罷」行動,才是台灣民主的新隱憂。圖/國民黨臉書

對於藍營反罷免根本問題,突顯台灣民主制度的危機與中國滲透的結構性聯結

在台灣民主面臨嚴峻挑戰的當下,罷免成為公民對國會權力濫用的最後防線。然而當藍營全面反撲、操作「反罷免」論述時,我們不禁要問:他們口中的「受害者症候群」,究竟是真實受迫,還是顛倒黑白的政治話術?國民黨這波「反罷」行動,不僅混淆是非、顛覆責任倫理,更將過去與中國狼狽為奸、削弱台灣主權的種種行為再次包裝成委屈,這才是台灣民主的新隱憂。

一、操弄語彙的矛盾與錯亂:受害者還是加害者?

在挺藍軍的諸多學者的評論中,常見藍營把罷免方描繪成綠營對在野勢力的「政治鬥爭」。這種說法看似站在中間理性,其實是操弄語彙的經典手法。罷免是憲法保障的民主機制,由民間發起,針對那些「立院暴力」、「破壞憲政」、「程式不義」的立委,依法推動問責。但國民黨卻反將罷免說成是「綠營打壓藍委」,好像這些立委是無辜受害,完全掩蓋他們在國會中辱罵女性官員、翻桌佔主席台、阻斷國會運作的事實。誰才是真正的「加害者」?罷免是民主機制,不是政治迫害,把「行使權利」扭曲成「濫用權力」,正是語言霸權的可怕之處。

二、國民黨與中共的歷史共犯:狼狽為奸的軌跡

對照過去歷史,我們更無法忽視國民黨一再與中共唱和的行徑。從馬英九時代推動ECFA開始,台灣的經濟被大量鎖進中國供應鏈;2018年「韓流」興起,中共透過網軍與媒體操作推波助瀾;甚至2024年透過抖音、小紅書的資訊滲透,中共與在野勢力聯手打擊主權、製造社會分裂。這些事例歷歷在目,不容否認。

藍營反罷免的行動表面上是「民主防衛」,實則是為過去的違憲濫權行為開脫。圖/陳賜哿攝

藍營反罷免的行動表面上是「民主防衛」,實則是為過去的違憲濫權行為開脫,甚至試圖讓「一中共識」、「親中協商」的政客繼續掌握立院主導權。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政黨口口聲聲批評美國、質疑台美談判,卻從不對中共封鎖台灣農產、軍機繞台、滲透大學、收買地方基層提出譴責。他們選擇性批判西方盟友,卻對中國噤聲,這種雙重標準根本就是政治投機的證明。

三、大罷免是民主自救,而非政黨鬥爭

罷免運動的核心從來不是藍綠惡鬥,而是面對中共認知作戰與在野勢力濫權,我們公民社會的自我療癒與制度修補。當立法院淪為政黨鬥爭的工具、當程序正義被踐踏、當國民黨無視民意,為權力而不擇手段,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憲政所賦予的手段:罷免,捍衛台灣的民主底線。

藍營誣指大罷免是「動員仇恨」,但真正的仇恨是他們長期對台灣自由價值的背叛。他們煽動「被害者心態」,卻對社會公義充耳不聞。民進黨雖有執政包袱,但此刻支援罷免並非為政黨加分,而是讓這個社會知道:面對濫權者,我們不會坐視不管;面對破壞者,我們願意站出來修補。

、給台灣人民的正向鼓勵與行動呼籲

這是一場屬於人民的修課。我們不是為了政黨,而是為了下一代仍能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成長。我們不是在鬥爭,而是在止血、清創。大罷免,是民主的淬鍊,是人民主權的實踐。現在已走到最後一哩路,每一張罷免同意票,都是我們對抗極權、保衛自由的一記重拳。

讓我們共同呼籲:

投下罷免同意票,反共更有力。
守住台灣,要從守住國會開始。
支援罷免,是拒絕獨裁、擁抱民主的具體行動。

台灣需要有正知正見的公共論述,需要清楚分辨是非的社會共識。我們不能再被模糊語言矇蔽,更不能讓共犯者扮演受害者。讓我們以行動證明,台灣公民不是沉默的群體,而是願意站出來、堅定守護家園的民主主人。

大罷免,是我們與歷史對話的時刻。
讓我們共同走完這一哩路,讓正義成為制度的日常,讓未來的台灣,光明且堅定。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