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大罷免之後 必須做這件事…

大罷免後,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必須在2028大選前,發起「改變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公投,透過公投宣導讓人民正確認知「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以及親中與親華(中華民國)並無差別,都是主張「一個中國」。

林青昭(台灣憲法學會會員)
2025/04/11 10:00
大罷免以親中、親共、賣台為主軸訴求,但其實罷掉親共立委只是治標,並不治本。示意圖/黃捷臉書粉專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但一般民眾恐不清楚,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僅係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罷免親共立委只治標不治本,加以本土派陣營對於親中派在2024大選獲得近6成得票率,至今未曾有過檢討反省,若僅滿足於大罷免行動,恐益發助長「親華(中華民國)」現狀,以致危害台灣建國運動。

因此,大罷免之後,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還必須在2028大選之前,發起「改變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公投,透過公投宣導讓臺灣人民了解「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以及親中與親華(中華民國)並無差,都是主張「一個中國」。

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兩者都主張「一個中國」。示意圖/許慶雄の憲法私塾臉書粉專

更重要的,是喚醒臺灣人民自決意識去辨明,「臺灣獨立建國」與「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完全不同的選擇,前者係建立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民的國家,而後者,即使在它加入「臺灣」兩字,其本質仍是中國的非法政權,

正如國際法學者許慶雄教授所言(註1),讓臺灣人民正確認知「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是臺灣獨立建國的前提,但如今已無法期待執政者回應「賦予政權」的成效,因此臺灣人民有權依據超越憲法而存在的人民「抵抗權」,發動「改變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公投運動,並由現任臺灣領導人依人民「賦予政權」之權責,承接「改變外交政策」公投結果。

臺灣獨立建國,是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本質卻是中國的非法政權。示意圖/台灣青年臉書粉專

臺灣政府的外交政策迄今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要求各國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臺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元首。

問題是,臺灣現行「漢賊不兩立」式的外交政策,不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搶「一個中國」神主牌,也等於強迫各國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作一抉擇,過去國民黨政府如此,民進黨執政之後,也是如此,而這,正是導致臺灣外交四處踫壁,無法在國際社會合法立足的關鍵因素。

民進黨政府既不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為何又要用人民的稅金收買盟國承認「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以維持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合法政府的謊言?(註2)

筆者深深期盼,臺灣人民和本土派黨團共同努力,為臺灣前途打拚,實現臺灣人民獨立建國目標。

註:

1.關於「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之關係,請參見臺許慶雄教授著《台灣建國學》、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2.請參見拙文《救臺灣突破困局 2027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勢在必行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