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創5年新高 專家:左流右新之餘 別忽略肺炎鏈球菌疫苗!

隨著天氣轉涼,包括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疫情開始升溫,專家提醒大家,切莫輕忽肺炎鏈球菌帶來的肺炎風險,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呼籲大家除了左流右新以外,也不要忘了公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遠離肺炎威脅。
高達6成長者不知自己是肺癌高風險族群 3成不知有疫苗
11月12日為「世界肺炎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與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特地在之前公布了最新針對900位45至75歲的台灣民眾進行的「肺炎認知大調查」結果,調查發現,肺炎高風險族群的認知度明顯不足,有高達6成的65歲以上民眾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屬於肺炎高風險族群,所有受訪者中有3成不知道有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接種,且有6成以上表示尚未接種。
根據2023年衛福部統計資料,肺炎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名,死亡人數年增率更達16.6%,為10大死因中最高。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在抗生素發明以前,95%的肺炎病例是肺炎鏈球菌引起,且至今仍是導致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佔了27.3%。民眾罹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之後,常發生細菌之繼發感染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威脅生命。
免疫負債效應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創5年新高
肺炎鏈球菌即為繼發性感染常見病原之一,平時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而新冠疫情產生的「免疫負債效應」,導致近期呼吸道疾病案例增多,因此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已達244例,創下近5年新高。
張峰義進一步表示,研究指出流感病例合併細菌感染中,35%為肺炎鏈球菌細菌,,在新冠病例中近6成合併細菌性感染的患者都是感染肺炎鏈球菌。若合併續發性細菌感染會大幅提升死亡的風險。
慢性疾病患者肺炎風險高出健康成人3.7倍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重症醫學委員會召集人陽光耀強調,除了年長者因為免疫老化而感染肺炎風險高外,慢性病患者的肺炎感染風險也明顯高於健康族群,50歲以上的慢性肺病患者,感染肺炎的風險是健康成人的3.7倍;若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肺炎感染風險又將更近一步提高,60歲以上患有3種慢性疾病者感染肺炎的風險高達同齡健康成人的4.6倍。
陽光耀強調,感染肺炎會讓原有的慢性疾病惡化,其中,又以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受影響最劇烈,肺炎感染後有24.4%的COPD病人會造成既有疾病的惡化。
「肺炎引起的虛弱疲倦感覺,以及呼吸急促平均都要3週才會緩解,且對於本身就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衝擊更大,需要較多時間康復,像是COPD患者會需長達52.4天,才能恢復到肺炎前的身體狀況。」陽光耀說,另外一項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也顯示,肺炎會顯著降低COPD患者的壽命,相較於未感染肺炎的COPD患者,其死亡風險增加了2.65倍。
醫籲全年皆可接種肺鏈疫苗 應儘速施打
對於「肺炎認知大調查」結果,發現肺炎高風險族群的認知度明顯不足,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民眾的健康意識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截至疾管署2024年9月底的統計,65歲以上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455.1萬名長者中,僅17.96%完整接種兩劑疫苗,遠低於理想覆蓋率。李秉穎指出,這次調查中發現多數長者因對疫苗安全性存有疑慮而猶豫接種,但實際上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副作用大多僅限於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輕微反應,嚴重不良反應非常罕見。他強調:「相較於感染後可能面臨的嚴重併發症,接種疫苗的效益遠大於風險。」
李秉穎呼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其中結合型疫苗(PCV13)可以誘發T細胞免疫,有助產生免疫記憶,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研究也顯示,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13)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23),有助於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
台灣肺炎鏈球菌疫苗居亞洲領先地位
目前疾管署公費提供65歲以上長者接種PCV13及PPV23兩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年度都可施打,以保護年長者免於肺炎重症威脅,若過去從未曾接種過任何肺鏈疫苗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 劑PPV23。若僅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者,也可再公費接種 1 劑 PCV13,以維持足夠保護力。
不僅僅是65歲以上長者,高風險對象(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結合型疫苗(PCV13)疫苗後,間隔8週以上都可以接種23價疫苗。
李秉穎強調,台灣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在亞洲處與領先地位,呼籲符合資格者儘速安排接種,一次施打左流右新加肺炎鏈球菌3種疫苗也沒問題,只要在同一隻手上間隔3公分施打即可,不需太過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