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專欄】阿拉伯世界的奇妙之旅:阿曼處處兩名人與Armani

一場國際學術會議,意外開啟了我第一次前進阿拉伯世界的奇妙之旅。
西元2024年10月,因為駐阿曼代表處的安排,參加了阿拉伯半島阿曼王國最大報紙《遠景報》 (AI Roya Daily)舉辦「人工智慧與新世界未來」論壇,並且以AI虛擬攝影為題發表演說。
這次論壇由阿曼王室的親王賽義德·阿德漢姆·本·圖爾基·阿勒·薩伊德博士殿下(HH Sayyid Dr. Adham bin Turki Al Said),有六位來自於臺灣四所大學的教授發表演講。隔天《遠景報》 更以頭版、二版及三版都超過半版的篇幅報導,有幸為臺灣大大爭光。
在阿曼六天,主要住在首都馬斯開特,有許多體驗,首先當然是更加認識阿拉伯文化,得知阿拉伯人非常以傳統文明而自豪,也有很強的民族榮譽感。雖然傳統習俗可以一夫四妻,但是當地年輕人早就只接受一夫一妻。
其次,是得以進一步認識阿曼王國,原來這個國家早就被宋朝官方注意,十七世界成為印度洋的強權,十九世紀的版圖還橫跨亞洲與非洲。阿曼位於阿拉伯半島的東南方,首都在杜拜東南大約四百多公里面積將近31萬平方公里(大概是臺灣的8.6倍),人口大約五百萬,其中有很高的比例是外籍移工。
第三是體驗當地生活,十月下旬走訪,首都一早的溫度就來到攝氏31度。還好當地電費超便宜,大約只有臺灣的六分之一,所以店家經常不關冷氣。大賣場非常進步,不輸臺灣,物價也不比臺灣低。阿曼交通以開車為主,大眾運輸不多。倒是因為移工多,處處都有換匯商店。對了,阿曼的幣值是新臺幣的85倍,是世界第二高,僅次於科威特。
在阿曼,最常聽到兩個人名與一個精品品牌:一個人名是英國明星休葛蘭(Hugh Grant),因為阿拉伯語的謝謝是Shukran,發音有八分像,每天都聽到。休葛蘭如果來這裡,可能以為自己很受歡迎。另一個人名是臺灣早期的卑南族歌手萬沙浪,因為阿拉伯語的再見是mae alsalama,發音有六分像。
再一個名牌是亞曼尼(Armani),因為阿曼人的英文是Omani,發音也有七分像。移工交談中常常提到Omani,彷彿這裡處處都有Armani。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