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方寸之見(21)直心是淨土

「直心是淨土」的詮釋很簡單,「直心」是無欲、是剛直,無欲則不忮不求,剛直則無朋無友,無論是無欲或是剛直,最後就成為「不染塵」有潔癖但無朋友的孤鳥,孤鳥的世界無塵無垢,就是「淨土」。

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
2025/07/31 09:50 2025/07/31 20:57
印文《直心是淨土》典出《維摩詰經》。圖/鄭自隆提供

印文《直心是淨土》典出《維摩詰經》,「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落落長的經文。

很囉嗦吧,這是套用邏輯的連鎖證法,A與B有交集、 B與C有交集、 C與D有交集……,最後推論A與最後的Z也有交集,很唬人,但謬矣。

舉個簡單例子來說明連鎖證法的謬誤,A是男生、16歲,B是女生、16歲,C是女生、26歲,我們可以說「A與B都是16歲」、「B與C都是女生」,但然後呢,A與C有什麼交集?

再舉一個父母常訓誡小朋友的話,好好讀書成績就會好,成績好就會上台清交,上台清交就可以到台積電上班,到台積電上班就會賺很多錢,賺很多錢就會40歲財富自由,40歲財富自由就可退休,退休後就可以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所以結論就是「小時候好好讀書,就可以40歲退休過優游自在的日子」。

別傻了,人生有這麼簡單嗎?每一個環節都是選擇,而不是直線,好好讀書成績好,如果選擇文史社會科學,那後面的布局就亂;好吧,即使都照著走,到了40歲真的財富自由,但自己或配偶捨不得這份薪水,那還得幹下去;就算40歲有錢退休,但身體被操壞了,就只能跑醫院,而不是遊山玩水;所以啦,《維摩詰經》說直心可發行,發行得深心,深心意調伏,不斷連鎖推論到「心淨則佛土淨」,最後就可以得到「第一個「直心」就是與最終「淨土」交集」的結論?

《維摩詰經》是藉在家居士維摩詰與文殊菩薩的對話,來宣揚大乘佛理,內容是維摩詰居士很有錢,樂善好施,而且有神通,(說得好,有錢才能神通),為度化眾生,不執著於外相,藉用很多故事,向王公貴族、天神天魔說法,甚至到賭場妓院度化墮落的眾生,因內容有趣,也成了六朝志怪的素材。

佛典常是化簡為繁,把簡單的概念用複雜的話或例證來演義詮釋,新聞、傳播剛好相反,就是要抽絲剝繭化繁為簡,傳播者與接受訊息的人必須有認知交集;社會事若是事事化簡為繁,無事變小事、小事變大事、大事沒完沒了,那是治絲益棼,自找煩惱,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

事實上,「直心是淨土」的詮釋很簡單,「直心」是無欲、是剛直,無欲則不忮不求,剛直則無朋無友,無論是無欲或是剛直,最後就成為「不染塵」有潔癖但無朋友的孤鳥,孤鳥的世界無塵無垢,就是「淨土」;不過這種和無菌室一樣的「淨土」,存在嗎?即使有,有意義嗎?

此印刻於光緒16年(1890),刻者任頤,字伯年,對佛經應有深研,所以懂得掐頭去尾,將《維摩詰經》頭尾湊成「直心是淨土」的跳躍式結論。圖/鄭自隆提供

印材中有黑痕橫貫,似千草;「直心是淨土」5字做212排列,「心」筆劃少,既然留了尾巴,「是」就應方正布局,不要形成2根尾巴,或許直接做32排列可能紮實些;邊款「光緒庚寅潤二月 / 山陰任頤篆刻」,鈕為浮雕荷葉金魚,金魚頂著一雙凸眼,荷葉田田悠游其下,饒富趣味。

鈕為浮雕荷葉金魚,金魚頂著一雙凸眼,荷葉田田悠游其下,饒富趣味。圖/鄭自隆提供

此印刻於光緒16年(1890),刻者任頤,字伯年,對佛經應有深研,所以懂得掐頭去尾,將《維摩詰經》頭尾湊成「直心是淨土」的跳躍式結論,任氏生於道光20年(1840),卒於光緒21年(1895),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長書畫,工花鳥,鈕頭以褐色石皮刻成荷葉金魚,算是巧雕,也比印文好玩多了;此印是其晚年51歲作品,稱51歲為晚年,因任氏56歲就過世了。

【延伸閱讀】

方寸之見(1)白雲深處

方寸之見(2)我有餘事作農耕

方寸之見(3)我生百事盡隨緣

方寸之見(4)見象非相 是相亦象

方寸之見(5)侘寂

方寸之見(6)俯仰一世

方寸之見(7)笠掛櫻、晝寢石

方寸之見(8)君子不器

方寸之見(9)不敢為天下先

方寸之見(10)琴罷倚松玩鶴

方寸之見(11)康寧靜智

方寸之見(12)遊方之外

方寸之見(13)拙亦宜然

方寸之見(14)大半生涯在釣船

方寸之見(15)任俠自喜

方寸之見(16)一息尚存書要讀

方寸之見(17)阻欲不求大,得歡常有餘

方寸之見(18)自得、大自在

方寸之見(19)三人行必有吾師

方寸之見(20)宜守不移之志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