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方寸之見(13)拙亦宜然

《拙亦宜然》典出西晉潘岳的《閒居賦》,開頭導言就說「巧誠為之,拙亦宜然」,再以「仰衆妙而絕思,終優游以養拙」收尾。
賦的作者「潘岳」恐怕沒幾個人知道,說是「潘安」,大家可都聽過,他是1700餘年前西晉時代的美男子,《世說新語》說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聯手共縈之」,也就是說此仁兄是超級大帥哥,年輕時帶著琴在洛陽閒逛,就常被女生包圍要他彈琴唱歌;更好玩的是,《世說新語》跟著說「左太沖絕醜,亦複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有位恐龍哥也學他挾著琴逛大街,居然被女人圍著吐口水,只好摸摸鼻子低著頭回家;原來「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自古有之。
潘安人帥,但當官並不順遂,當了30年的官,始終都是小官,因門閥關係,捲入黨爭,而且押錯邊,投身權臣賈充門下,賈充死後、依附楊駿,「駿敗亡,僥倖免」,算了吧,剛好媽媽生病,於是50歲辭官,在《閒居賦》序文說,「自弱冠涉於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也就是一輩子當官,八次調換位置,一次升官,接著被撤職,一次被除名,一次沒就任,三次被外放,於是辭官回家當阿舍,順手寫了《閒居賦》。
我們現在常說辭職沒工作,叫「賦閒」,就是因為潘安寫了此「賦」歌頌「閒」居,但現在的人辭職沒工作,若沒有潘安的門第和財富,就只能叫「待業」,可不能叫「賦閒」,且看看人家潘安如何閒居?
潘安告訴我們要「爰定我居,築室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籬;游鱗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藹,靈果參差」,意思就是賦閒的家屋不但要透天厝,而且還要廣種竹木果樹,還有水池養錦鯉,坡地得舖韓國草,如此才可以「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痾有痊」,意即在此環境,勤加鍛鍊保養,身體就會健康無虞,無病無痛。
潘先生的「拙亦宜然」是人帥又有錢,才可臭屁的主張要先「優游」而後「養拙」,如此閒居當然令人佩服,我等凡人不能及,只能心嚮往之。
若沒本事費勁張羅廣廈別業,就阿Q一點透過內省功夫達到「拙亦宜然」的境界,對自己說,人皆有短處,短處可能是外貌、才情、家世、學識,這些都是「拙」,對短處就要懂得藏拙;不會唱歌,就不要和人家搶麥克風,在旁邊吃喝就好;才情學識有限,就不要儘好清談闊論,引人側目不齒;長得抱歉,裝扮就不要搞怪,素雅方宜;此外,除了藏拙,也要淡然處之,無法彌補的短處,老是掛在心上,何益。
「拙」,不但要「宜然」,也要「怡然」,試著把短處當做特點或優點,不會唱歌,就不用和人家搶麥克風免傷和氣;無才情學識,雲淡風清、無波無浪過一生也不錯;長得抱歉,不會招蜂引蝶,不招惹爛桃花,豈不更佳;心態阿Q,就可海闊天空。
印材顏色深沉,但光澤好,鈕為立於雲端之祥獸,依石材斜面而雕,自然生動,耐看耐玩,邊款「震紅作於海上」,「震紅」未查出何人,海上為今之上海,所以此印應是清末民初之作。
【延伸閱讀】
方寸之見(1)白雲深處
方寸之見(2)我有餘事作農耕
方寸之見(3)我生百事盡隨緣
方寸之見(4)見象非相 是相亦象
方寸之見(5)侘寂
方寸之見(6)俯仰一世
方寸之見(7)笠掛櫻、晝寢石
方寸之見(8)君子不器
方寸之見(9)不敢為天下先
方寸之見(10)琴罷倚松玩鶴
方寸之見(11)康寧靜智
方寸之見(12)遊方之外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