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閩客共用詞揭示台語本字—「喬事情tshiau tai-tsi」省思與辨正

閩南台語和客家台語有一個重要的共用單詞,唸作tshiau(音同華語喬,泉腔tshau,音同華語曹),即現時台灣社會和媒體流行的同音字「喬」,意思由核心意涵「挪移」引申為調整、協調等義,閩客台語同音同義,用法甚廣。

陳明道(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2025/07/30 09:00
台語「喬」不唸tshiau,而是唸kiau,用於喬木、喬扮、喬遷等語境,與挪移協調義的tshiau無關。圖/翻拍華視台語新聞

閩南台語和客家台語有一個重要的共用單詞,唸作tshiau(音同華語喬,泉腔tshau,音同華語曹),即現時台灣社會和媒體流行的同音字「喬」,意思由核心意涵「挪移」引申為調整、協調等義,閩客台語同音同義,用法甚廣,包括:「tshiau振動/挪動」「tshiau椅桌/挪移調整桌椅」「tshiau事情/協調事情或調解糾紛」「tshiau價/議價」「tshiau時鐘/調整時鐘」「tshiau撥/調度資金」「tshiau骨/調整筋骨」…。

閩南台語不知tshiau本字為何,《台日大辭典》寫作「移」,訓讀tshiau,如「tshiau kut/整骨」寫作「移骨」,「tshiau ke/講價」寫作「移價」,殊嫌彆扭;更早期的《廈英大辭典》則用羅馬拼音,其餘辭典,如《甘字典》《台華對應綜合大.辭典》等,使用「移」字,唸i,只表移動義,而無協調義,不像《台日大》以「移」為訓讀字,賦予tshiau的音及義。

相較之下,客家台語qiau(同tshiau)漢字寫作「撨」,客語典籍辭書統一使用此字,沒有疑問和爭議,「撨位/qiau vui/挪出位子」「撨時間/qiau shi gien/調整時間」「撨好勢/qiau ho-se/調整妥當」,用詞和意思跟閩南台語一樣,發音也幾乎相同,客語「撨」字見證了閩客語言文化的親近性。

然而漢語「撨」字,從古代漢音辭書到今天的漢語辭典,都唸xiaoㄒㄧㄠ及souㄙㄡ二音,不唸qiaoㄑㄧㄠ,意思也不是閩客台語tshiau的挪移調整義,而是「擇取」和「拭」,可見客語「撨」自成一格,音義都不同於漢語「撨」。

1980年代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廈門等地閩南語制訂一套《普閩典方案》,首次把閩南語tshiau寫作「撨」,釋義為挪移/稍微變動調整。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廈門大學教授周長楫編著《閩南方言大辭典》,台灣教育部出版《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現已更名為《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二者都採納「撨」為詞條,唸tshiau,釋義為挪移調整,跟普閩典一樣。

令人好奇的是,「撨」在漢語傳統的發音和字義為何突然變化?是否學自客語?為了回答這問題,筆者做了二項考察,一是從客委會編纂的《客語語料庫》找到一篇早期客語文學作品,談到在限購香菸的年代(1945年前後),跟不抽菸的親友「撨」香菸配額,說明了客語「撨」的調度調整義,早在《普閩典》及官版台語辭典問世前就已存在。

第二項考察是,樵夫的「樵」客語唸qiau,跟華語「樵/qiaoㄑㄧㄠ」發音相仿,不像閩南語「樵」唸tsiau(音同華語焦),而客語「撨」比照「樵」唸qiau,不同於華語「橋」「喬」等qiaoㄑㄧㄠ同音字在客語按照轉音規則唸kieu,由此判斷客語「撨」自古就唸qiau,不受漢語「撨」的影響。

從以上可知,客語「撨」的音及義有其獨特的語文傳承,《普閩典》《閩方典》及官版台語辭典賦予「撨」不同於漢語傳統的音及義,合理推斷應是向客語取經。無論如何,把挪移調整義的tshiau本字寫作「撨」,已是閩客台語與福建閩南語的共識。

筆者曾從「華台共用詞」的概念出發,思考台語「tshiau椅桌」「tshiau骨」「tshiau時鐘」「tshiau事情」,此中tshiau與漢語「調」音義皆相仿,古代河洛/閩南語應是採用「調tiau」表達挪移調整義,字音義相配,tiau唸第五聲(音如台語條),後來稍變音為tshiau,仍是第五聲,因此,作為華台共用詞的「調」,應是tshiau的本字。近來閱讀了台語研究先賢劉建仁先生的文章,驚見他也認為tshiau本字應是「調」。不過,劉氏認為「撨」只是借音字,本身並無挪移協調義,這是從古漢語「撨」的音義立說,他若能看到上述客語「撨」的不同音義,或許會改變看法亦未可知。

綜上所述,閩客台語tshiau的本字可能是「撨」,也可能是「調」,二者雖未定案,但都有正當合理性,台語書寫系統不妨引進「撨」或「調」。

然而,現時台語界流行同音字,加上以華語音仿冒台語音,不但扭曲了漢文傳承,也使台語書寫系統更趨雜亂。以「撨」為例,從本世紀初開始,媒體流行同音字「喬」,即以華語音qiaoㄑㄧㄠ仿冒台語tshiau,「喬事情/tshiau tai-tsi」一詞經常見諸媒體等公共平台,影響所及,年輕世代或以為「喬」在華語和台語都唸qiaoㄑㄧㄠ,意思是協調,此觀念與漢文傳承脫節,也與台語的傳統語用及語義疏離。按台語「喬」不唸tshiau,而是唸kiau,用於喬木、喬扮、喬遷等語境,與挪移協調義的tshiau無關;另方面,華語「喬」也沒有挪移協調的意思,台灣華語及閩南台語社群共用「喬」字,既不能與世界華語文化圈溝通,也不能與其他閩南語社會交流。尤有進者,台語tshiau的語用甚廣,非「喬」所能涵蓋,例如挪移調整桌椅和整骨,若寫作「喬椅桌」和「喬骨」,遣詞用字顯得怪異,詞意亦難通達。「喬」有這麼多問題,是否應回歸「撨」或「調」,或將其語義及語用限定在事情的「協調」,是值得探討和省思的公共議題。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