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方寸之見(14)大半生涯在釣船

有誰會「大半生涯在釣船」?打魚的漁夫?別傻了,當然不是,只有愛當官但沒官當的人,才會沒事嚷嚷「大半生涯在釣船」。
原典收錄於《全唐詩》,李咸用的〈題王處士山居〉,再細看原文「雲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幾經年;無多別業供王稅,大半生涯在釣船;蜀魄叫回芳草色,鷺鷥飛破夕陽煙;干戈蝟起能高臥,只箇逍遙是謫仙」,這是未仕文人哀怨之詩,哀怨地說在雲霧環繞的山裡幽居好些年,此地真不是人住的地方,連溽暑盛夏都覺得冷,為什麼要住在這個鬼地方,因為是窮書生,稅捐太重買不起房子,只能住在船上,以致「大半生涯在釣船」,自嘲是「謫仙」。
此詩作者李咸用,或受贈的王處士當然都不是漁夫,而是以詩寄意,用來求官,就跟「終南捷徑」的故事一樣,故事是講唐代盧藏用努力讀書,考中了進士後但不受重用,於是以退為進,故意辭官隱居,就躲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廣交朋友包裝人設,果然名聲不久就傳到皇帝那裡,於是被召入宮中任職,從此一帆風順,屢獲升遷,如同坐直升機,比那些按部就班往上爬的人快多了;以後就引申為故意退隱,以退求官,但不甘寂寞到處招搖的伎倆,稱為「終南捷徑」。
王處士熱衷做官,還好意思自稱「處士」,無賴得很;這是古早時代,現在求官不必隱居終南這麼麻煩,只要攀附當權者,看風向臉色行事,吹捧政策,一被欽點瞬間可紅,哪要故作逍遙躲在深山破屋扮謫仙。
其實「大半生涯在釣船」也不錯,釣有所得,佳,無所得,亦佳,遍覽岸上湖面風光,偶寄閒情,聽巷歌童語,散策俚趣,日子沒有負擔,不仰人鼻息,也是快意人生,何必想不開,沒官當就要哀怨「夏亦寒」。
沒官當,若是自己不善酬酢,其實不當還好,省得送往迎來,看上司臉色找氣受;若是道不行,更不應該當官,免得惹禍上身,被羅織、被約談、被扣押,身陷囹圄欲告無門;孔老夫子早就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其實就是要勸那些想不開的讀書人,沒本事就別在江湖混,世道亂就躲得遠遠的,「大半生涯在釣船」可也。
印文布局工整,不過缺乏「大半生涯在釣船」應有的瀟灑;印材漢白玉,石色乳白,鈕為祥獸,做俯地覓食狀,果然嚷嚷「大半生涯在釣船」,就是在覓食覓官。刻者張守成(1918 - 2012)上海人,幼名兢新,邊款:癸未中秋日,守成仿漢印并記;張守成高壽,活了近百歲,所以過了兩個「癸未」年,不知是1943年或2003年,但此印外觀甚髒,應是1943年所治。


以印示志,寫詩的詩人、被贈詩的人,或治印者、持有者都不是漁夫,而是官場失意之人,認為無官可當,所以「大半生涯在釣船」;如果寫我,一生布衣兩袖清風,可要改成「全部生涯在釣船」。
【延伸閱讀】
方寸之見(1)白雲深處
方寸之見(2)我有餘事作農耕
方寸之見(3)我生百事盡隨緣
方寸之見(4)見象非相 是相亦象
方寸之見(5)侘寂
方寸之見(6)俯仰一世
方寸之見(7)笠掛櫻、晝寢石
方寸之見(8)君子不器
方寸之見(9)不敢為天下先
方寸之見(10)琴罷倚松玩鶴
方寸之見(11)康寧靜智
方寸之見(12)遊方之外
方寸之見(13)拙亦宜然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