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霜降1】霜降補秋2食譜 固肺氣健脾胃 為迎戰冬天做準備
宜:養肺健脾
忌:過度進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即指「霜降」氣溫驟降,地面開始出現霜凍現象,天氣開始由涼轉寒。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因此處在秋冬季節交替時節,面對乾燥、早晚溫差大,中醫師提醒要保暖加保濕,食物上以養肺氣健脾胃為主,另外補秋建議「平補」,避免過度進補,以免上火。
由於霜降在農曆9月,與重陽節同一月分,因此古人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祈求健康長壽;也有「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的說法,而中醫也表示,柿子有潤肺生津的功效,確實是是這時候十分適合的食物。另外,某些地區還有「霜降不剪髮」的說法,認為此時剪髮會削弱元氣,不利健康。
10月23日迎來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也同時迎來了冷肅的深秋氣候,早晚溫差大、空氣乾燥是這個時節的特性。中醫師提醒民眾,霜降後的養生重點要擺在顧肺健脾上,提高免疫力、保養呼吸道及脾胃功能,度過即將來臨的寒冷冬天。
天氣轉涼加上乾燥,容易引起呼吸道症狀,像是:感冒、咳嗽、過敏、氣喘等疾病,也可能造成皮膚乾癢,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林采融表示,民眾不妨吃一些較滋潤的食物並頻繁補充水分,維持口鼻腔濕潤較不容易感冒,並做好皮膚的保濕,外出時也可以口罩、圍巾保持呼吸道溫暖。
養肺潤燥健脾胃防秋燥秋鬱 補秋宜平補
要預防乾燥症狀,關鍵在於養肺與潤燥,因此林采融建議大家,可以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幫助生津潤肺,像是秋天盛產的柿子、水梨、白蘿蔔、銀耳等,都是可適量攝取的適宜食材,也可吃粥品來保養。
不過,柿子、水梨較涼,吃的量要節制,以免降低消化功能造成腹痛,也建議可以吃一些山藥、南瓜滋養脾胃,在深秋時節先將腸胃顧好,才能以健康的身體面對冬天的寒冷侵襲。
另外,由於古人認為「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冬季進補不如霜降進補」,不少人會在霜降後開始進補,但林采融指出,秋天乾燥,身體較容易上火,因此這個時候還不建議熱補及大補,若想要開始吃補,建議「平補」。
秋燥之外,也要防止「秋鬱」。秋天日照變少、氣溫降低,容易會有季節性的情緒波動,這時人體內的血清素濃度降低,比較容易有悲傷情緒,這時建議民眾不妨趁有太陽的時候去曬太陽,讓光照增加大腦血清素,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趕走悲秋的情緒。
中醫師提供霜降1茶飲1料理 幫助提升免疫力
如何從料理開始調節免疫力?中醫師莊雅惠也提供了1道茶飲及1道料理,提醒大家透過食療來保養,尤其容易感冒、有過敏體質的族群,建議在逐漸變冷的天氣以帽子、圍巾及口罩來防寒減敏外,還可透過食療來溫暖身體,調節免疫,減少感冒又可降低過敏反應。
◎黃耆水梨茶
- 材料:黃耆2錢、枸杞5錢、水梨片半碗、冰糖適量。
- 作法:將全部材料加500㏄熱水,沖泡約5分鐘即可飲用。可再回沖一次。
- 功效:補肺生津潤喉,補肝調腎,養血明目。黃耆:溫補肺脾,調節免疫;枸杞:補血潤肺,養肝滋腎;水梨:潤喉止咳,改善聲音沙啞;冰糖:補氣強身
- 叮嚀:容易腹瀉者加重黃耆至3錢;容易口乾便秘者可加重水梨至1碗。
◎紅景天燉湯
- 材料:太子參2錢、當歸1.5錢、石斛3錢、枸杞1兩、砂仁及紅景天各2錢,肉半斤(雞肉、牛肉、豬肉、素料均可),適量高麗菜、金針菇、竹笙、薑3片及米酒半杯(2至3人份)。
- 作法:枸杞除外,將其餘中藥放入藥袋中,與洗淨之食材一起放入電鍋,加適量水,蒸煮約1小時,加入枸杞及鹽調味,即可食用。
- 功效:補氣養血,強心安神,滋腎明目,健脾養胃,促進循環,提升抵抗力。太子參:補氣益肺健脾;石斛:滋腎明目,強化腰部肌肉;當歸:養血強心止痛;砂仁:溫中行氣化濕,健脾養胃;紅景天:清肺健脾、止咳平喘、通暢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