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立夏1】5/6立夏 養心補脾忌發怒 吃酸補水不生病

5月6日(農曆3月17日)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中醫師提醒大家將養生重點放在「養心」,除注重補充水分,也要戒急躁發怒,寧心安神。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3/05/06 08:00 2023/08/08 10:51
5月6日「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師提醒除注重補充水分,也要戒急躁發怒,寧心安神。圖片設計/佳佳

宜:養心補脾

忌:急躁發怒

5月6日是「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在漸趨炎熱的天氣裡,中醫師提醒大家將養生重點放在「養心」,除注重補充水分,也要戒急躁發怒,寧心安神。

台灣俗諺說:「立夏補老父。」已婚的女兒在這天可以準備豬腳麵線給父親,為父親延年益壽,可以說是台版的「父親節」。民間還有「立夏吃蛋」的習俗,「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在立夏當天吃蛋,就不會乏力倦怠、心煩厭食,可讓夏天健健康康。另外,相傳「立夏」是門神生日,因此民間也有避免在當天坐在門檻上,也不可直接在門口穿鞋的說法,以免觸犯到門神。

而在氣候上,雖然說「立夏」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夏季,但回歸聖嬰年,5月起天氣開始轉熱,根據統計,夏天真的變長了,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推測到22世紀時,最嚴重每年可能高達200天是夏天!

5月6日是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代表著正式告別春天、迎來又濕又熱的夏天。中醫師提醒民眾,濕熱的天氣要注意食物保存,稍有不慎十分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的發生。而中醫的理論認為夏季屬「心」,在陽氣旺盛的夏季,「養心補脾」是養生的重點。

立夏養心 寧心安神、顧好心血管

隨著時序入夏,氣溫漸趨炎熱,在小心預防中暑的同時,其實也要小心心血管疾病。瀚威中醫診所總院長周彥瑢表示,之所以在夏季好發心血管疾病,是因為夏季發汗多,造成血液中水分容積率下降,若再加上不愛喝水或沒有適時補充水分,血管中所流的血液會減少,加大心臟負擔、讓血壓不易控制,也因此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產生。

中醫的說法認為汗流過多會損傷心臟的陰液,因此周彥瑢建議,在炎炎夏日流汗後一定要多補充水分,不只喝水,喝湯、吃水果,也都是補充水分、養陰液的方式。

不過「養心」不單指要注重心血管的保養,周彥瑢指出,在中醫有「心主神明」的觀點,這裡的「神明」指的是精神心理層次,且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夏季的高溫容易讓人心火太旺,出現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睡眠不佳的情形。

「因此,立夏開始的『養心』,除了顧好心血管系統外,還要注重寧心安神。」周彥瑢說,在減少流汗、多補充水分之外,也要切記在炎炎夏日中避免急躁發怒,保持精神和心情的平和。

吃紅色食物、酸性食物 養心收斂止汗

而在飲食方面,周彥瑢表示,從陰陽五行上來說,紅為火,入心,因此補心要吃紅色食物,像是:櫻桃、番茄、紫紅色萵苣等等,都是不錯的食材選擇,也可以用枸杞子、紅棗煮水喝,補充水分之餘也可養心。

水果是養陰液不足十分重要的來源,周彥瑢說,當季水果像是西瓜等瓜類,有清熱的功能,十分建議在夏季食用。不過他也建議,腸胃道不好的人可吃但得適量,且最好在飯後食用,並要注意不要空腹吃西瓜,也不要單純用水果來代餐,以免太寒對腸胃道反而造成負擔。

立夏也可吃酸性食物來養生。周彥瑢指出,酸性有收斂止汗的效果,夏天因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導致水份流失,建議可補充酸性食物來補充陰液,檸檬汁就是十分適合在夏季喝的飲料。另外,由於在夏天能量和體力消耗變多,周彥瑢也建議在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要補充適量足夠的蛋白質。

若是想在平時藉由穴位按摩來養生,周彥瑢建議大家可按壓「內關穴」,這個穴位是位於前臂手腕橫紋上 2 寸(約3橫指)處,是心包經上的穴位,按壓此穴位可顧心氣,有寧心安神之效,也可顧腸胃道,若突然出現噁心嘔吐、腹部不舒服,找個陰涼處坐下來自行進行內關穴按壓,也可稍微紓緩症狀。

周彥瑢中醫師建議大家可按壓「內關穴」,按壓此穴位可顧心氣,有寧心安神之效。圖片設計/佳佳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