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大寒2】入冬最強寒流報到 數據顯示:不管大寒寒不寒 春暖機率都大

1月20日是「大寒」,古籍中形容「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可以說大寒是一年中冷到極致的時候。而今年20日大寒當天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緊接著入冬後最強的寒流也即將到來,根據中央氣象署預報,21日起全台溫度急降,寒冷的天氣將一直持續至25日,冷得「很有感」。
由於「大寒」是與形容天氣相關的節氣,因此許多諺語都是關於預測天氣,也是農人預測來年氣候及農穫的指標。
像是:「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意思是:大寒時若吹起南風而且天氣暖和,來年的農作物會歉收,如果當天還下起了雨,來年氣候將異常並影響收成;「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意思是大寒時若天氣不冷,代表氣候異常,來年莊稼的收成就會不佳,人與牲畜都無法安穩。
另外,還有「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指的是如果今年的大寒與小寒非常寒冷,來年的春天就會是溫暖的好時節;「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是說大寒時若天氣不冷,就代表接下來天氣有很大機率不正常,寒冷的氣候將往後遞延,可能到了春天才會寒冷起來。
究竟這些預測天氣的諺語真的準嗎?我們以「大寒不寒,春分不暖」這句諺語來驗證真實性。
根據氣象局的數據來看,以台北、台中、台南、花蓮、以及11站2000至2023年平均數值為數據,以平均氣溫分類分析大寒日偏暖時,2至4月平均氣溫是否偏冷。結果發現,台北在大寒日有9年平均氣溫偏暖,但春季有6年偏暖、3年正常;花蓮在大寒日8年平均氣溫偏暖,春季有1年偏冷、3年偏暖、4年正常;台南在大寒日8年平均氣溫偏暖,春季1年偏冷、3年偏暖、4年正常;台中大寒日6年平均氣溫偏暖,春季有4年偏暖、2年正常。在11站平均中,大寒日8年平均氣溫偏暖,春季有1年偏冷、4年偏暖、3年正常。

中央氣象署氣候預報科科長羅資婷表示,由數據來看,在台灣即使大寒不寒,春天依舊是暖的機率比較大,不過這也許是數據僅分析2000年後,在全球暖化下,春季冷的年份較少的緣故。
按照古諺的說法,該冷的節氣冷、該熱的節氣熱,才能依據時序四時遞嬗,不過由於全球暖化加上聖嬰年,讓今年春天溫暖的機率大大提高。在大寒之後即將迎來一波入冬最強寒流,寒流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迎接新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