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陸方鬆綁石斑魚的兩手策略

未來,陸方是再拿其他優惠清單(例如午仔魚)開刀?或比照石斑魚模式,繼續鬆綁鳳梨、芒果、蓮霧等農漁產品?關鍵就在於,選民能否以選票展現兩岸和平交流的主流民意。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2023/12/29 16:48
農漁產業永續發展不能處處依賴補貼或讓利,而是必須提高產業自身的競爭力,這才是致勝的關鍵。示意圖/陳吉仲粉專

大陸在21日宣布終止12項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後(該12項目至11月底止,對大陸出口18.69億美元,占比約84.38%),22日又宣布恢復台灣地區石斑魚輸入(石斑魚亦屬ECFA早收清單之一),但必須自審核合格已登記的養殖企業,國台辦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一家人的事情就好商量」。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過去1年多來,台灣的石斑魚業者透過多種管道表達願意採取有效措施、改善品質,確保輸陸的石斑魚安全,加上中華華夏農經協會理事長蘇清泉、以及台灣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理事長黃一成,積極指導台灣業者整改、赴陸參訪,表達輸入石斑魚的強烈願望及改善情況,中國海關總署評估後決定恢復台灣石斑魚輸入。

朱鳳蓮說,輸陸的石斑魚須來自審核合格並予以註冊登記的養殖企業,部分台灣業者已獲得首批註冊登記,今(22日)起可輸入石斑魚。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點名肯定華夏農經協會理事長蘇清泉(圖)、以及兩岸農漁業交流協會理事長黃一成,為台灣石斑魚解禁輸陸所做的努力。圖/蘇清泉粉專

陸方意外對石斑魚解禁,蔡政府在措手不及之下,只得老調重彈回應外界疑問,例如指陸方政治介入貿易、選舉,獲准輸陸的台灣石斑魚業者有何「特殊性」」尚待進一步了解,並向對岸呼籲「選舉歸選舉,貿易歸貿易。」

大陸官方在台灣選舉期間突然恢復部分石斑魚輸陸,確實敏感,尤其只開放七家養殖場及加工廠,而不是全面開放,顯係心理層面影響大於實質,也使得石斑魚價格出現短期波動。

加之,台灣養殖石斑未取得養殖登記證,落實實地採樣要求與借牌出貨等問題也未完全改善,筆者認為,陸方應清楚說明,7家業者「具體改善措」為何、以及為什麼只選這7家?讓其他養殖業者有所依循,也免於陷蘇黃兩人於不義,讓民進黨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石斑魚為台灣重要養殖魚種,遭禁後,業者很惶恐,蔡政府推出「班班吃石斑」促銷內需,並宣稱會幫助業者開拓大陸以外的高價市場,即便中止ECFA,政府也已做好準備、影響不大。

政府宣稱會幫助業者開拓大陸以外的高價市場,但數據顯示,目前台灣石斑魚還是以內銷為主。示意圖/行政院粉專

然而根據官方統計,今年1-11月台灣石斑魚出口數量為8,771公噸,每公斤平均0.86美元,總價約7529萬美元,其中活魚出口8,467公噸,主要出口地區為香港8381公噸,占比99%、均價8.31美元/公斤,馬來西亞居次218公噸。

另,冷凍石斑每公斤約為7.97美元,外銷美國的均價雖達32.78美元/公斤,但只有97公噸,日本平均每公斤22.58美元,也只有7公噸,可見目前台灣石斑魚還是以內銷為主,鑒於香港與大陸關係緊密,許多石斑魚係繞道香港進入大陸,這種走後門的方式陸方不會不知道,我方農政單應有所警惕,分散式市場要有完整規劃,不能急就章。

雖然大陸養殖石斑產業已相當發達,但大陸以龍虎斑為主,台灣以青斑和龍膽石斑為主,兩岸養殖品種有所差異,且盛產期不同,透過活魚運輸,還是可以互補。

因應大陸市場需求,台灣農漁業者須掌握「三品一標」的消費新趨勢,至於其中所涉及台灣產銷履歷認證、接軌等問題,則由雙邊政府協商。示意圖/擷自魚夕埤塘漁業 - 桃園市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粉專視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大陸石斑魚養殖面積及產量大幅成長,物流及行銷網路設也有進步,當地消費者對自產品牌接受度逐漸提高,若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中國大陸若從台灣石斑魚的「消費者」轉為「競爭者」,而其運費比從台灣過去便宜,品質也所有改善,勢必對台灣產石斑魚構成威脅。

筆者認為,為因應當地市場需求,台灣業者有必要掌握大陸市場「三品一標」的消費新趨勢,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至於其中所涉及台灣產銷履歷認證接軌問題,則應由雙邊政府進一步協商。

未來,陸方是否會在12項反制後,再拿其他優惠清單,如午仔魚等開刀?還是比照石斑魚,朝開放方向,繼續鬆綁鳳梨、芒果、蓮霧等農漁產品?關鍵在於選民的抉擇,能否以選票展現兩岸和平與交流的主流民意。

台灣農漁產業永續發展,當然不能處處依賴補貼或讓利,而是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為此,台灣在石斑魚新品種研發、品質、食安和產品多元暨優質化都須加把勁,畢竟品種、品質,價格和食安,才是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也是台灣石斑魚產業要努力的方向。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