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 昭告世人:「臺灣不屬於中國」

諸多民調都顯示「臺灣、中國一邊一國」是許多臺灣人民的期待,然其前提,是臺灣人民必須正確認知「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才有可能往前推進,走向「重建臺灣法地位」之目標。(註)
因此,由人民「賦予政權」的臺灣領導人怭須回應這樣的民意,提供符合民主程序之相關政策和管道,讓人民了解「中華民國法定位真相」,可惜賴清德總統就任已一年多,人民並未得到任何回應。
聯大2758決議確定,「中華民國政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繼承,並依聯合國憲章23條,由北京政府代表出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據此,台灣必須成為新國家才能申請加入聯合國,臺灣建國陣營不能再繼續容忍「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繼續被動等待臺灣領導人回應,而是主動採取行動,讓臺灣成為一個國際社會所承認、符合法理的真正的國家。

也就是說,2025、2026年臺灣人民須推動超越憲法而存在的「抵抗權」,發起「廢止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切斷與「中華民國」,的不當連結,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人民建國的民意。
臺灣未經全民同意就用納稅人血汗錢維持兩蔣「一個中國」外交政策,以致如今在國際社會上,無論是「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在臺灣」皆被視為中國的「非法政權」;2024年由人民支持取得政權的賴清德,沒有理由繼續維持不具合法正當性的「一個中國」憲法以及「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何況北京當局早已危害台海和平,進行北京版的「改變兩岸之現狀」。
賴總統身為現任的臺灣領導人,應該誠實地人民說清楚、講明白「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的非法政權」之事實,如此總統即可透過民主程序(公投)取得人民授權,依法改變「一個中國」外交政策,這是賴總統可以做、必須做,具有法效果意義之積極作為,也是回報人民「賦予政權」的必要作為。

近年來,愈來愈多民主國家「挺台灣」,但因「台灣問題」涉及「干預中國內政」之爭議,唯有臺灣人民自決意識才能與之對抗,然而,不只政客對此混淆視聽,媒體也慣性地迴避、不聞問「中華民國法定位真相」,這使得許多關心臺灣前途的臺灣人相當焦慮不安。
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日前發表於媒體的《川普的挑戰:遏制中國侵略台灣》專論中指出:「國務院在新版美台關係現況簡介…『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這句話如今已被移除,而且,川普新政府在調整立場時…也強調期盼兩岸分歧『能夠以和平、不受脅迫的方式』解決。」
筆者認為,謝蘭尼提及的「和平、不受脅迫的方式解決」,指的就是以「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更重要的,是近期川普政府發佈有關中國的各項措施中,皆含蓄地傳達了希望台灣成為民主陣營一員的訊息,以協力守護印太區域安全,換句話說,川普政府的「一中政策」已經從「戰略模糊」轉向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戰略清晰」策略,且在川普全球大戰略中,「台灣人民」可謂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

值得慶幸的是,在全球對抗霸權中國的國際浪潮助瀾之下,「台獨建國」已有起死回生之契機,於此,筆者再次呼籲本土派人士,勿再以「讓大罷免運動續航」或「歷史療癒」等手法,轉移臺灣獨立建國之焦點、阻礙臺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企圖封殺臺灣人民於2028大選前行使「自決權」(獨立建國)之機會。
自己的台灣自己救(尤其是本土派政黨團體),在全球民主陣營「挺台灣」,共同抵抗威權勢力侵襲民主的大環境下,台灣人民發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除向全世界宣告「臺灣就是臺灣」、「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更是具有國際法理意義的行動。
註: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慶雄教授著《臺灣建國學》、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專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