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歷史發展的合理性—談賓拉登之死

11年前的2011年5月2日,美軍陸戰隊襲殺了賓拉登,搜出大量私人信件,少數已獲得解密,刊登在外交期刊上。當時的副總統拜登,也在1萬多公里外的白宮戰情室,觀看賓拉登活活被擊斃。
賓拉登和他的「蓋達」組織,在911以前是以阿富汗為基地,培訓恐怖份子,受塔利班政權庇護。有報導傳聞,賓拉登與塔利班頭子彼此交換女兒作為對方的小妾,關係非比尋常。
歷史事件總是一件牽連一件。塔利班會庇護「蓋達」組織,是因為賓拉登帶了他的戰士參加塔利班對抗1980年代蘇聯佔領阿富汗的聖戰。蘇聯撤走後便留了下來。
根據搜出的賓拉登私人信件,賓拉登不只是為巴勒斯坦煽動穆斯林的仇恨,他還提到「車臣人的悲哀」,講他們二戰時如何被史達林強迫遷徙,以及如何在車臣獨立戰爭中被俄羅斯人屠殺。沒有仇恨就沒有「聖戰」。
賓拉登雖然重擊了美國本土,但是像珍珠港一樣,卻替穆斯林世界帶來史前無例的大災難。他壓根兒沒想到,美國會出兵攻打阿富汗及伊拉克,在全球範圍發動「反恐戰爭」,在穆斯林各國煽動「阿拉伯之春」,還在古巴關達那摩美軍監獄,對擄獲的「蓋達」份子進行「美國式酷刑」,有新聞照片顯示,穆斯林人犯是跪在美國女子大兵的腳下求饒。
他還天真以為美國人民會走上街頭,要求與穆斯林世界和解,美國人會團結在小布希總統領導下,發動反恐,是大出他意料之外,可以說,他對於自己闖下的大禍,事前是無感、無知的。
美國佔領阿富汗20年,「蓋達」組織被連根拔除,黨羽四散,有很多是事隔多年之後,才陸續被美軍的狼犬在地下密道抓到的。賓拉登潜逃到巴基斯坦後,有三年關閉對外聯繫,後來才恢復與「蓋達」幹部通書信。美軍是由阿富汗去突擊賓拉登的。
解密的信件說,許多「蓋達」幹部跑去伊朗尋求庇護,結果是被伊朗人百般凌虐,生不如死,他們求伊朗驅逐他們,「即使去以色列也好。」有人說「沒有人願意再庇護我們,90%同志被出賣」。又有人說「我們穆斯林被糟蹋、被褻瀆,我們國家被裂解、土地被佔領、資源被掠奪,這就是聖戰的整體狀況,也是蓋達現況。」
結局是,「聖戰」後繼乏力,穆斯林激進組織不敢再動美國一根毫毛。
在這個叢林法則的世界裡,最後勝利絕對是掌握在最有錢國家及國家集團手中,而不在流氓集團手中,因爲歷史的發展有其合理性,沒有流氓當道這種可能。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