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聲】歐洲和台灣有共同價值觀 歐洲議會副主席尼克拉·畢爾訪台紀事

畢爾告訴蔡英文,她來自德國一個分裂的家庭,從小感到受到威權政權的壓力,所以她非常理解台灣的感受「因為你們每天都面臨威脅」。

廖天琪(翻譯整理)
2022/07/29 20:21 2022/07/29 20:23
歐洲議會副主席尼克拉·畢爾(Nicola Beer)(前排左四)於七月中旬訪台三天,分別與蔡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數碼部長唐鳳和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等人會面。圖:歐洲議會訪問團與蔡英文總統合影/總統府提供

歐洲議會副議長尼克拉·畢爾訪問台灣。台北方面密切關注俄國發動的烏克蘭戰爭,以及各方作出的反應。台灣擔憂會遭到同樣的命運。

作者雷.米夏(Michael Leh)是柏林《每日郵報》(Tagespost)的記者,他陪同畢爾副議長於7月19至21日來台訪問3天,這是他在郵報上7月28日所發表的文章。

本文作者雷米夏與蘇揆合影,背景是台灣最高的玉山。圖/雷米夏提供

歐洲議會副主席尼克拉·畢爾(Nicola Beer,自民黨)上週訪問台灣,她受到蔡英文總統、政界和議會議員的熱烈歡迎。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長久以來在外交上被廣泛孤立,因此台灣人民對歐洲議會代表的來訪十分感念。第一位歐洲議會議員曾經於於2021年11月率代表團訪問過台北。比爾女士這次是應台灣議員的邀請,首次來到這個島嶼共和國。

本次行程活動包括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立法院副議長蔡志昌、數碼部長唐鳳和大陸事務委員會主任邱太三會面。邱在推特上寫道:「我們討論了中國大陸的恐嚇、台灣的反制措施以及從地區衝突中吸取的教訓,並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加強合作。」

歐洲議會訪問團拜會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邱在推特上寫道:「我們討論了中國大陸的恐嚇、台灣的反制措施以及從地區衝突中吸取的教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加強合作。」圖:邱太三(右)贈禮給畢爾副議長(左)/雷米夏攝影

台灣密切地關注烏克蘭戰爭

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畢爾時,稱她為「台灣的好朋友」,她長期以來一直是支持台灣的。自2021年1月以來,歐洲議會已通過20項支持台灣的決議。蔡英文說:「我希望台灣和歐盟可以建立更緊密的伙伴關係,加快雙邊投資協議的進程。」去年,台灣在歐洲的投資創歷史新高。隨著威權主義在世界上的蔓延,台灣如今站在捍衛民主的最前沿。

蔡英文總統(圖右)稱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圖左)為「台灣的好朋友」,畢爾也告訴蔡總統,她與台灣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圖/總統府提供

畢爾在台北期間,在會談中多次提到普京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侵略戰爭在台灣受到密切關注,這也包括一切軍事細節。蔡英文正在努力提高台灣的防禦能力。在台灣東北海岸舉行一年一度的「漢光」軍事演習中,蔡英文將登上「基隆級」驅逐艦上,觀看海軍防禦中國入侵的訓練。

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

畢爾告訴蔡英文,她與台灣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並且:「我本人來自德國一個分裂的家庭,在這個家庭中,我個人感到受到威權政權的壓力。所以我非常理解你們在台灣的感受,因為你們每天都面臨著威脅。」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民主國家,這必須得到維護。台灣也是個具有「戰略性、負責任、可靠的國際夥伴」。人民應當共同致力於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抵制任何對現狀的挑釁或威脅。我們也希望繼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持良好關係。然而,讓我清楚地說明,中國正朝著可能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方向發展,歐洲對此感到深切而嚴重的擔憂。這絕不能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藉口發生」畢爾強調說。

中國應放棄威脅姿態

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台灣的未來。「我們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做出威脅性的姿態,」她說。台灣以其所有的力量、尊嚴和潛力,必須確保它可以自由和平地發展。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會面後,她宣稱:「亞洲絕對不可以有224發生。」並說:「歐洲只在事後後悔是不夠的,必須及早挺身而出。」

駐台北歐洲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德國外交官湯瑪士·尤根森(Thomas Jürgensen)也參加了與台灣政府的會談。尤根森指出,自他抵台以來,歐盟與台灣每年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已增至730億歐元,歐盟國家在台灣的投資自2017年以來增長了約37%。

7月26日,尤根森的優異工作受到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表彰。

弗德里希·瑙曼基金會在台北設有辦事處

在與包括反對黨國民黨代表在內的議會議員的會晤中,畢爾親自並代表歐洲議會主席羅伯塔·梅佐拉(Roberta Metsola)邀請了同是副議長的蔡志昌到布魯塞爾訪問。作為議會副議長,畢爾也是梅佐拉議長在亞洲的代表。

畢爾還會見了德國自由民主黨所附屬的弗德里希·瑙曼基金會台北辦事處負責人安娜·馬蒂(Anna Marti),以及香港銅鑼灣書店的創始人林榮基,他也曾在中國被監禁過。該書店自2019年以來就在台灣落戶。據說近年來有兩三萬香港人移居到台灣。除此之外,畢爾女士還參觀了台灣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Macronix International),該公司生產高端芯片和存儲載體。

畢爾與香港銅鑼灣書店的創始人林榮基會面,林榮基曾在中國被監禁過,該書店於2019年在台灣落戶。圖/雷米夏攝影

雙方在外交部舉行記者會

吳外長在與畢爾議長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正受到中國的威脅:「但在歐洲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有信心應對挑戰。」畢爾的到訪意味著「強烈的鼓勵」。畢爾說,她的訪問「來得正是時候」,這是為了反擊北京孤立台灣的企圖。畢爾說,鑑於該地區日益緊張的狀況,她援引中國海和台灣海峽兩岸的局勢,認為歐洲必須採取行動。

吳外長至今不克訪問德國

新聞發布會上,作者向吳釗燮提問道,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吳外長訪問了布魯塞爾、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瓦(Bratislava,斯洛伐克首都)。但德國顯然仍然存在「事實上的禁令」。如果外長收到德國大學或弗德里希·瑙曼基金會等機構的邀請,在德國做講座或討論活動,會願意接受嗎?是否能進一步解釋一下對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訪問是如何發生的?

外交部長吳釗燮說,畢爾到訪意味著「強烈鼓勵」這是為了反擊北京孤立台灣的企圖。圖:吳釗燮與畢爾玩自拍/外交部提供

吳回答說:「自從我擔任外交部長以來,就一直無法訪問德國。不是因為我不想,而是因為這樣的訪問需要雙方的同意。如果德國政府開綠燈,並且德國的某個機構邀請我去發表演講或參加其他活動,我當然會很高興。」這個問題必須由兩國政府之間達成一致,現在也不能再多說什麼了。

直接對話增進對台灣的了解

就他對布魯塞爾、布拉格或布拉迪斯拉瓦的訪問而言,吳釗燮進一步回答《每日郵報》(Tagespost)的問題,稱「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了解民主與威權主義之間的差異」,這是有一定歷史背景的。在1989年之前承受強硬的獨裁和共產主義統治的國家,很能了解民主台灣的鬥爭並因此支持它,例如波羅的海國家就是如此。「我們心存感激,彼此之間有一種自然的親和力」吳外長說。

台灣外交部長表示,到布拉格、布拉迪斯拉瓦和其他歐洲國家首都去訪問,真是非常棒。如果歐洲能「直接傾聽」他和其他高級官員的意見,這會增進他們對台灣更多的了解。

在畢爾議長訪問期間,美國驅逐艦USS Benfold號通過了台灣海峽。台北外交部表示,「台灣理解並支持美國為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而進行的航行自由行動。」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