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台灣】「教會白話字初學議論會」問、答(7)

本系列「第二單元」將於下周開始連載,第一篇《字母發音的二大分類:子音(consonant)和母音(vowel)》歡迎讀者多多提問,以供議論。

王泰澤 (化學博士、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永久會員)
2023/05/07 10:00
語文目的是族群通用,不達此「通用」目的,徒增混擾,就不算成功。示意圖/shutterstock

第一單元複習

本專欄,由《民報》取名「致台灣」,初見,似與「議論羅馬拼音白話字『初學問答』」特定之單一主題,離題頗遠,細思後,聯想到語言文字是文化的根源,才覺得「致台灣」題名獨佔鰲頭,無出其右。

定期寫作方面,我起初沒想到,單一主題連載文章,每週一篇,在我「八十 而任重」之年,寫一篇,速忘一篇。因此,為防半途遺忘失焦,臨時決定趁此寫完半打文章(連同序文,共七篇),做一「單元」轉換;此頭一單元七篇文章,有一序文及 1 - 6 篇數,標以《民報》網址 (URL),摘錄重點於下:

序文

研究大腦的科普文章指出,嬰兒一歲左右,可以靠大腦天生的模仿功能,學習任何語言,但這種功能,卻會隨著大腦後天的成長,迅速減退;推行母語基本是「保音運動」,人人都應該善用天生的耳朵、眼睛、口腔、鼻腔、聲帶、大腦來參與保音運動。

我們在學校學到很多漢字,另外學會了《聖經》的「白話字」和《台語漢字本》 ,對照「白話、漢字」台音,雙管齊下,是利用此二種文字,自修一種「福台語」,事半功倍的方法。

我認為推行母語運動,廣用「漢字台音」是一大幫助,因為絕大多數漢字都唸得出「台音」。主張「去漢」,而把漢字原有的「福台音」丟棄,同時也丟失學習者母語台音詞彙,阻礙羅馬拼音的學習能力,可說是一舉兩失。

「拼音字母a b c d . . . 」與「注音符號ㄅㄆㄇㄈ . . .」是兩碼事,「拼音字母」拚音兼拚字,「注音符號」只注(標)音不拼字, 原漢字不變,這個差異性被很多人忽略,其實分別極其簡單,「符號」用於注(標)音,自不成字,「字母」用於拼音、拼字。我們要「聽」清楚每個字母的「聲音」,不要只「看」字母拼接出來的「字形」。  

台灣所使用的注音符號ㄅㄆㄇㄈ . . .可以標注發(讀)音,不能拼疊成(漢)字。圖/玩具腦提供

問、答1):「漢字同音」無害羅馬拼音

寫作,是要寫給讀者看的,不是作者本人的自言自語,因此,讀者用那一個拼音系統,作者就應該用同一個系統。

同一文字不同的拼音系統,共同的優點是,只要該拼音系統完整,分別都可用來推行母語,因為不同的「目視符號」背後,聞之「音同、調同」,思之「意同、功同」;缺點是,同一語言書寫,若多一書寫系統,就多一混淆。語文主要目的是族群通用,不達此「通用」目的,就徒增混擾,不算成功。

中國五四時代,語言家也是音樂學家趙元任寫了一篇題為「施氏食獅史」的童趣文章,文、題共有 110 個「同音漢字」,他用此文舉出「同音漢字」以羅馬拼音字表達無礙的道理。

  問、答2:「羅馬字母」和「拉丁字母」是同一組「字母符號系統」

「拉丁字母」和「羅馬字母」是同一組「字母」,最初用於書寫拉丁文的「拉丁字母」,是古羅馬人所用的「字母」,所以也稱作「羅馬字母」。

公元前 7 世紀,拉丁字母只有 21 個,即 A B C D E F G H I K L M N O P Q R S T V X;公元前 1 世紀,古羅馬人從希臘字母中,引進了 Y 和 Z,到了中世紀,從 I 中分化出 J,從 V 中分化出 U 和 W,拉丁字母由 21 個增加到 26 個。

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向外擴張殖民之際,同時將拉丁字母傳播到美洲、大洋 洲、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 (Limadou,Matteo Ricci )在1582 年來到中國,1605 年出版《西字奇蹟》,第一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標音。

問、答3):台灣為什麼不廢除「注音符號」改用「羅馬拼音」?

清末民初,中國推行羅馬拼音,已不再是西方傳教士對於少數信徒勸服,而是中國知識分子自動自發內攻外應,歷經半世紀才有今日豐碩成果:統一了羅馬字母的「漢語拼音」,也統一了各地無數方言, 成了單一的「普通話」。

「語音教育」可使用在任何語言,包括母語和非母語;台灣政府漠視「語音教育」的失敗,影響到學生學習其他語言的態度,於是當注音「符號」 要轉換成「音同、調同、理同、功同」的羅馬「字母」時,學生一籌莫展了,為什麼?老師長年教錯、學生長年學錯了,學生的「聯想」能力薄弱,「聯想」是教育之本,學而無從聯想「知」之止境。

問、答4:注音「符號」和拼音「字母」的分別與運用

中國改革漢字、發展羅馬拼音字的工作,值得稱讚。我的直感是,漢字到底是中國本地人的文字,他們要和漢字親近、割捨,當根據他們自己的文藝判斷。他們倡導廢除漢字,有崇高的理想。

當他們提出「漢字 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文書寫的本質,是對科學發展的一大阻礙; 中文語法結構使現代思想變得難以言表,甚至難以想像...。」時,我的感受大大超過對中國國民黨帶給台灣人在政治上「去漢」的情緒,在中國,精通漢文而主張廢除漢字的覺醒,到底強過在台灣,略識漢文,只重政治掛帥的「去漢」主張。

有關「注音符號」本身的讀音,如「ㄉ德、ㄐ基」,和漢字注音的矛盾,如「德 ㄉㄜ、基 ㄐㄧ」,是我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就自己覺察到的「字、音失調」。我的用例是,既然「雞」已是「ㄐ」,為什麼還要「ㄐ」「ㄧ」「雞ㄐㄧ」? 當年人微言輕,不懂作聲,經過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順,至今可說八十而「任重」,終於不顧「道遠」,敢一 吐為快。

我初中開始讀林語堂的《開明英文讀本》,英語發音、採國際音標,老師用心解釋國際音標拼音底細,我常可兜出疑點得益。自此我對英語拼音的道理根源,產生濃厚的興趣。

巴克禮紀念教堂建於1926年,禮拜堂頂飾有彩色玻璃花窗,白色穹頂上鑲刻羅馬拼音的臺語文,意為「臺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圖/維基百科

問、答5:簡述「非」羅馬拼音的「韓語拼音字母」

只要有好觀念和好方法,同一種語文雖有不同的「拼音系統」,但俱為同一發音,同 一意義,朝鮮世宗大王創制諺文,廢除漢字,可是漢音猶存,並未完全脫漢。

無論拼音系統有多少種,字母符號造型有多大不同,我們都要根據語音,「聽」清楚每個字母的「聲音」,使其配合得上既定「字音」,所有拼音系統都應該發出同一種被拼寫語文的語音;一般群眾在實用語言發展過程中,位居主導地位,只是自己沒覺察而已。

問、答6:為何台灣人喜愛「注音符號」?

「智者不終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這是有關學習韓文的一句名言,「浹旬」一詞出自《訓民正音》,意謂10天,全句意思是,聰明的人在早晨結束前就可以學會韓文,而愚蠢的人10天內也能學會。

美國科學雜誌《發現 Discover》在1994 年 6 月號裡,引述語音學者的評論 ,將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創建的28個韓語字母譽為「全世界最棒的字母」,同時盛讚韓語文字是「最科學的書寫系統」。

為什麼「朝鮮(韓文)能,台灣(台語)不能?」答案是,朝鮮能,因有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台灣不能,因有蔣中正(ㄐㄧㄤˇ ㄓㄨㄥ ㄓㄥˋ)。

第二單元預告

【致台灣】「教會白話字初學議論會」問、答(8)開始「第二單元」,第一篇「字母發音的二大分類:子音(consonant)和母音(vowel)。請賜問題,以供議論。筆者聯絡處 taitzer@gmail.com。

專欄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