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川普改革雷厲風行 台灣能不能?

台灣社會意識型態分歧,但「人民內部矛盾」不應升高為「敵我矛盾」,執政者應調解、引導全民一致對外,效法朱元璋「高築牆(強化國防),廣積糧(加強經濟),緩稱王(不要急著建國)」而非深化矛盾互掐脖子。

蔡百銓(自由作家、前民主進步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幹事)
2025/03/12 09:29
川普以「美國再度偉大(MAGA)」激發支持者熱情,兩度當選總統。示意圖/Donald J. Trump臉書粉專

川普總統重返白宮有備而來,短短一個月就簽署300道行政命令,工作量超過前總統拜登四年的總和,川普改革劍及履及,台灣曾有總統像川普那麼賣命嗎?2028年可能出現嗎?

川普標榜「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好萊塢影星史泰龍讚美他是「第二個華盛頓」,但華盛頓不曾被暗殺,川普已遭兩次槍擊仍然虎虎生風,這種強大人格力量,台灣有可能產生嗎?

一、誓言扳倒共黨政權的美國總統

這些美國總統都提出簡短有力的戰鬥吶喊(war cry)激勵民心:

(一)1963年,甘乃迪總統在西柏林圍牆前演講:「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1989年11月這座圍牆垮了,東德跟著走入歷史。

(二)1983年,雷根總統發動星際作戰(Star Wars),以軍備競賽逼得蘇聯經濟崩潰而於1991年解體 。

(三)2016年,川普以「美國再度偉大(MAGA)」激發支持者熱情,他說:「(美國)反對共產主義,不是反對中國人民」呼應蔣經國總統的「反共不反華」,蔣早有預言:「暴政必亡,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現在川普重返白宮,再次對中國啟動經貿戰,結局將如何?

戰鬥吶喊(war cry)越簡潔有力越能凝聚人心,例如今年元月,我建議賴清德總統「開創第二個台灣奇蹟」(註1),這是延續蔣經國的功蹟,藍營會反對嗎?

二、賴總統「武功」彪炳 請加強「文治」

歷史習慣把皇帝政績分為「文治」與「武功」兩大類,川普的「武功」是消弭各地戰亂,包含解決俄烏戰爭與以哈動亂、維持台海和平等,「文治」如DOGE增強政府效率與整頓USAID對外援助、取締非法移民等。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裡嘲諷成吉思汗只有武功,缺乏文采「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賴清德的「武功」高強,他的大罷免寓含內除國賊、外抗強權,但「文治」可能還要觀察一陣子。

賴清德的「武功」高強,但「文治」還要觀察一陣子。示意圖/賴清德臉書粉專

2022年,中研院若干學者感嘆前後3名藍綠總統「文治」不佳,台灣陷入「失落的20年」(註2),2021年,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認定南韓為已開發國家,而台灣,除了台積電,望塵莫及。

大概六年前,郭台銘曾以「朽木當官、禽獸食祿」諷刺蔡英文政府的政務官,只會做事務官的例行雜務,台灣原地踏步,不陷入「失落的20年」才是怪事。

三、革新保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筆者原本有志參加民進黨2019與2024年總統黨內初選,政見早已擬好,後因未能籌足500萬元報名費而放棄,有些朋友因此戲稱我是「蔡總統」。

2021/9/30我把政見「革新保台:改革舊體制建設新台灣」貼在部落格,後來載於2022/11出版的拙著《台灣向前行!我的建國大綱/總統政見》。

我把書寄給林媽利醫師,她轉寄給賴清德,我繼續修潤,去年電傳給賴清德與一些朋友,希望總統擇優採行,並撥兩個小時聽我解說,我另發表三篇文章,建議「開創第二個經濟奇蹟」與恢復媽祖海神神格、改採陪審制(註3)。

革新保台,是蔣經國總統遺訓,也是我的基本理念,全方位革新包括國防改革、經貿外交、教育與經濟改革、文化提升等,如此才能厚植壯大台灣、嚇阻強鄰武裝犯台,讓友邦樂於協防台灣,莊敬自強,自助人助,管他甚麼「棄台論」。

革新保台,是蔣經國總統遺訓,也是我的基本理念。圖:1987年10月10日蔣經國總統最後一次出席國慶大會/擷自YT華視懷舊頻道

壯大台灣,是統獨陣營都必須努力的方向,統派想與大陸談判,必須壯大台灣,才能增強「對等談判的籌碼」,獨派想從華獨邁向台獨,更需要壯大台灣,準備打一場獨立戰爭。

台灣社會意識型態分歧,但「人民內部矛盾」不應升高為「敵我矛盾」,執政者應盡力調解,引導全民一致對外,而非深化矛盾互掐脖子,不冒進、不妄動、勤修內政,效法朱元璋「高築牆(強化國防),廣積糧(加強經濟),緩稱王(不要急著建國)」(註4)。

四、珍惜台灣事實獨立現況

在穩定中求進步、現狀中求發展,認清現狀是「中美兩國共管台灣」,不要搞成「中美聯手打壓台灣」;明居正教授說,美中兩國是「鬥而不破」意即美中互相鬥爭,但不會真正翻臉;美國若與台灣建交,會不會牴觸「台灣關係法」(註5)?美國若承認台灣法理獨立或將台灣納入第51州,會不會踩到中國的紅線?觀察世局須超然客觀,切勿一廂情願。

1997年,我提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以調和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矛盾 (新潮流說這是梁文傑提出的),之後,這段話變成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註6)」取代先前的「台獨黨綱」;獨派聽到「中華民國」就討厭,但這緩和了兩岸與統獨對立,降低美國對於民進黨的台獨疑慮,大有助益陳水扁2000年當選總統。

獨派聽到「中華民國」就討厭,但這大有助益陳水扁2000年當選總統。示意圖/翻拍民視新聞

有人懷疑台灣是否為獨立國家,根據1933年《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台灣是不折不扣的主權國家,該公約第一條規定:「作為一個國際法所承認之國家應具備以下資格:⑴ 常住人口;⑵ 界定的領土;⑶ 政府;⑷ 與其他國家建立關聯性的能力。」台灣完全具備這四個條件。

該公約第三條第一項明言:「國家的政治存在不需要外國承認(the political existence of the state is independent of recognition by the other states.)」(註7) 《蒙特維多公約》為「宣示性的國家理論( declarative theory of statehood)」國家只須具備四個要件,不必管外國是否承認。

另一種理論稱為「建構性的國家理論(constitutive theory of statehood)」,則要求國家必須獲得他國承認,台灣也有別國承認,雖然友邦為數不多,而台灣當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勤修內政壯大實力,不要陷入失落的20年30年。

台獨陣營1950年喊出「正名制憲」迄今一事無成,獨派是否檢討原因何在?廉價口號誰不會喊,但有目的論(Teleology)也要有方法論(methodology)。

《蒙特維多公約》為「宣示性的國家理論」只須具備四個要件,即為「國家」不必管外國是否承認。示意圖:2024年全球國旗圖/維基百科

五、我的建國大綱/總統政見(註8)

此處「建國」意指建設國家,如蔣經國總統所稱「建國必成」,並不是建立台灣國,台灣總統候選人經常耗費巨資撰寫政策白皮書,洋洋灑灑數巨冊,當選後,就甚麼都忘了。

我這套建國大綱不斷修潤,是我關懷國家半個多世紀的結晶,本人無時無刻都希望台灣更富強,卻遭鬥爭,英雄雖無用武之地,但不代表我不關心政治。

附註

1.民報2025/1/6蔡百銓《期勉賴清德總統:開創第二個台灣奇蹟

2.民報2022/08/08《陷失落20年,中研院:長期低利率和低匯率為台灣帶來很高的代價

3.參見拙文《痟媽祖 請恢復媽祖海神神格》與《累死一位法官 談陪審制才能減輕職業法法官工作負擔

4.參見拙文《內政派的獨白

5.參見民報2016/12/14蔡百銓《川普旋風:人民幣升值、TPP、一中政策、台美建交

6.「台灣名叫中華民國」是誰倡議的?參見拙文《台灣與中華民國:被迫獨立論

7.參見台灣守護周刊2017/1/12蔡百銓《孟特維多公約啟示:內政改革優先於對外關係

8.我的建國大綱/總統政見綱要目錄:壹、總論;貳、總統定位/國防政策、外交政策、兩岸政策;參、教育與文化、美學;肆、憲政改革/喬憲非制憲,邁向總統制三權分立;伍、落實地方自治,中央權力下放;陸、司法改革/陪審制,邁向法治國家;柒、公辦公費選舉(從2030/11地方選舉實施);捌、經濟改革;玖、其他內政改革,展望變法革新,邁向法治、自由、民主。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