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乖要小心! 醫:孩童頭暈、嗜睡、活動力變差可能是腦炎惹的禍!

活潑調皮的孩子突然變乖,爸媽要提高警覺!一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緊急送醫檢查診斷後,發現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所幸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1個月後終於恢復健康,也恢復原本古靈精怪的模樣。
收治該案例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該女童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
腦炎致病原因複雜增加診斷困難度
黃佳雲指出,腦炎致病原因複雜,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不過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
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像該女童一樣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
而在診斷上,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還有多項檢查,包括:大腦影像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及尿液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
孩童出現這些症狀 爸媽要特別留意
黃佳雲提醒爸媽們,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
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像是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
中西醫合併治療復健 改善受損情況
在治療方式上,針對「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會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
黃佳雲指出,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而為避免造成神經系統疾病,腦炎後續的復健十分重要,馬偕兒醫也與中醫部配合,一同幫助患者及早恢復。馬偕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表示,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針對該女童,為搶治療時機,在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進行治療。
王宏銘指出,團隊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來解決意識不清的狀況、以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加上「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一週3次,一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