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烏克蘭戰爭顯示西方人追求的社會

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保衛自己家園,不顧自己犧牲的精神,並因此獲得40多國軍援。如果用尼采的話來說,這正是尼采所謂的「超人」精神的顯現。

張正修(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台灣社會科學研究者)
2022/05/25 14:00
蘇聯的崩潰,使得烏克蘭走出自己的路,面對普丁要把他們留在舊的帝制俄國的大俄羅斯這個大故事中,他們就以超人的精神在創造自己的價值。圖/取自shutterstock

一、超人的表現-烏克蘭的抵抗

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或許是21世紀不幸的開始。但是烏克蘭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保衛自己家園,不顧自己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因此獲得40多國提供軍援。如果我用尼采的話來說,這正是尼采所謂的「超人」精神的顯現。其實,德國的哲學家尼采在近代世界轉變成現代世界上面,扮演了主導性的地位。甚至於我們可以說現代民主國家以多元社會為基礎其實是源於尼采的。

二、柏拉圖與基督教主導的社會是虛無主義

尼采在1900年過世,他在世的時代,看出了歐洲社會的僵化與無意義,而打出所謂「超人」的思想。在歐洲社會,長期以來的主導思想是柏拉圖與基督教。

柏拉圖認為真理的世界是理型(Idee),是在天上,人只要還有這個肉體,就永遠看不到理型,所以人們必須像蘇格拉底一樣,吃下毒藥,讓自己的靈魂回到天上,才能看到真理-理型而真正不死。

同樣地,基督教認為人的祖先-亞當與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原罪,被上帝趕出伊甸園,所以無論怎麼努力、累積功績,也不可能回到伊甸園。上帝憐憫人類,所以派了祂的兒子耶穌為人類贖罪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因此,在這個人世間,就是要相信救主耶穌,懺悔原罪,等待神的寵召。

尼采溯源「道德」的起源,想要去弄清楚道德是什麼東西。根據尼采的看法,「道德」的起源是以古代的柏拉圖爲起源的「兩個世界說」與基督教的「善/惡」。

尼采認為這些道德的起源並沒有辦法在現實的世界尋求到生存的意義與真理等,倒不如說,它們是在規定說:生存的意義與真理是在彼岸的世界(例如天上的理型與天堂)才會有意義。因此,我們所活著的現實世界並沒有任何的價值,是虛無的。這個思想就被稱為「nihilism」(虛無主義)。

三、永劫回歸

假如說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價值的話,那麽在這個世界所被做的任何事物就沒有前進,也沒有後退了。換句話說,無論時間怎麼經過,「一切都沒有什麼變」。現實的世界看起像是有些東西是在繁榮著、有些東西是在沒落著,但其實這些只是虛構而已,這些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相同的事情》的重複而已。尼采就將這個現象稱為「永劫回歸」。

四、超人

那麼,在這個永遠被重複的無意義的現實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活下去才好呢?在前面,我們把尼采的思想說明為是「nihilism 」(虛無主義)。尼采因為這個思想,而屢屢被認為是:將「人生」認為是「無意義的」,而要將之加以捨棄,他因此受到誤解。

但是,尼采所到達的思想是和前述這種自暴自棄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換句話說,尼采透過虛無主義,而認為人生只不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重複。但是他所到達的是「超人(Uebermensch)」的想法,其實是如果用他的話語來說,就可以清楚看出來:承受這個「永劫回歸」的生,這個還可說它是生嗎?

這個「超人」並不是我們以日常的意義所使用的《在身體與智能上面很傑出的人》。在「nihilism 」之下,人是不能期望什麼的,人是不能夠具有什麼希望的。換句話說,虛無是在期望「無」。而「超人」不是這樣的人,是完全異類的存在者。

五、「大的故事」之意義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後現代主義的起源是尼采,而後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從利歐塔開始的。法國哲學家利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 在「後現代的條件」(1979)一輸了提出的「大的故事」的概念。

從結論來說,利歐塔在《後現代的條件》一書當中,以「Post Modern」這個用語來表達「大的故事」結束的狀況。這個「大的故事」的前提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近代社會是被『以達成某種理念為目標』而被支撐起來的」。

如果將這個理念大致上加以整理的話,所謂「大的故事」就是如下的故事:具有理性而自律的主體,透過合意而共有正義與真理,以進步思想為中心來運作社會,以實現社會的進步與人的幸福。

這樣的故事,利歐塔就以「大的故事」這個用語來表達。

六、「大的故事」與「後現代的條件」

利歐塔在《後現代的條件》一書的開頭中,從科學與故事的糾紛來說明大的故事。這可說明如下:

科學並不把像神話一般的「故事」當做是「探求知識的手段」、不將之當做是適當的手段來加以掌握。(認為神話只不過是寓言而已)。

科學為了顯示自己是比神話更適於追究真理的,所以需要能夠說明這件事的故事。

這正是科學為了具有唯一正當性所需要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正是「大的故事」。

七、大的故事的事例

大的故事的事例,舉例來說,就是法國大革命以前所產生的啟蒙主義。啟蒙主義可簡單說明如下:

1、啟蒙主義是透過認識與平等主義,顯示出它是能把人類從無知與隸屬狀態中解放出來的故事。

2、獲得理性的人會以合意的形成而帶來普遍的和平。

3、換句話說,蒙昧的狀態是由來於知識與訓練的不足,而啟蒙主義的故事就是要把人從蒙昧狀態當中解救出來。

由以上所述可知,我們可以知道啟蒙主義的故事有上述的近代理念的三個特徵。當然,除啟蒙主義以外,還是有不同的事例的大的故事,例如有「從榨取當中解放人類的馬克思主義的故事」與「富的累積與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故事」。

無論那一個故事,在「將人們從被壓迫的狀態中解放出來」這個點上,都是相同的。利歐塔認為19世紀、20世紀的人的行動與思想都是順著這樣的大的故事在發展著。

八、小的故事的例子

那麼,什麼是小的故事呢?用大的故事無法敘述的故事,如果將之想為是小的故事,其實我們就可以簡單易懂。

大的故事在性質上是想要去敘述普遍的共同歷史。例如啟蒙主義認為獲得理性的人會形成真正的共同體,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想要述說人類具有普遍的歷史」的態勢。

另一方面,小的故事是對於大的故事的前提,將之當做有疑問而加以看待,並想要表達自己的言論。

例如,否定西洋中心史觀的後殖民主義(post colonialism)就可以說是小的故事。只有殖民者所說的歷史並不是歷史,這樣的思想是從對西歐殖民的抵抗當中所產生出來的。這會使普遍的歷史喪失其自明性。同樣的,台灣史絕對不是中國人的「大的故事」-中華思想的內容的一部分,而是對抗中國人的壓迫所產生出來的,中國史是台灣的一部分,我們的社會是由有許多小的故事所組成的。

九、烏克蘭是在解構大俄羅斯這個結構的超人,並在編自己的小故事

蘇聯時代,俄羅斯併吞了俄羅斯的周邊國家,把他們鎖在「從榨取當中解放人類的馬克思主義的故事」當中。但是蘇聯的崩潰,使得烏克蘭走出自己的路,面對普丁要把他們留在舊的帝制俄國的大俄羅斯這個大故事中,他們就以超人的精神在創造自己的價值,而展開自己的烏克蘭文化。或許透過烏克蘭戰爭,我們可以更了解尼采。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