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公視董監事名單 傳兩黨要包裹表決?

公視董監事會在拖延956天後組不成後,立法院跨黨派成立的審查委員會終於在今天要再次審查。不過,會前傳出這次要「包裹審查」全部提名的14位名單,在野黨呼籲,審查委員切勿使用「包裹表決」的粗暴方式進行,要審慎考慮被提名者的爭議,逐一認真審查。
公視董監事2019年9月25日任滿,文化部在2019年9月提名21位董事與5位監事候選人,審查委員會僅同意通過七位董事及一位監事。隔年11月文化部再提名董監事候選人共18位,但11月9日審查會當天,國民黨團推舉的五名審查委員全數缺席,造成任一候選人都無法通過四分之三審委同意才能產生董事的規定,會議因而流會,審查進度也就擱置至今,這一隔就是956天。
最近因為華視新聞台在4月20日後,一個月內就發生六件新聞快訊的問題;加上華視代總經理陳雅琳拿僑委會預算出國,卻以獨家新聞播出,被立委提出檢討,後形成公廣風暴。接著公視兼華視董事長陳郁秀、華視代總陳雅琳都請辭獲准。
文化部趁此機會決定再提新的董監事名單,並且快速邀集審查委員會在5月9日開會,希望藉組成新董事會來解決華視風暴。民進黨這次甚至釋出善意,讓在野黨也提出新董事名單参與審查。根據文化部6日公布14位候選名單,其中有半數為國民黨推薦。
文化部提名董事候選人包括施振榮(科文双融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嘉穗(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教授)、陳翠蓮(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教授)、劉昌德(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教授)、洪馨蘭(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平秀琳(媒體人)、朱國珍(作家)、李志德(鏡週刊文化組副總編輯)、林寬裕(台灣師範大學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EMBA兼任助理教授)、黃心健(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林耀南(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王俊博(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等14人。
文化部表示,公共電視法明定公視董事會由董事17人至21人組成。行政院前於2019年提名之第七屆董事候選人只通過七位,尚需至少十名董事候選人審查通過,才能組成新董事會。
因此外傳,國民兩黨有默契要包裹表決這份名單。但包括公華視員工、藍軍民代,甚至媒體都對部份新名單有意見;甚至還有對審查委員與被提名人出自同一組織有疑慮。
如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就指出,她無法苟同國民黨推薦李志德。李志德過去撰文說韓國瑜當選之後成立兩岸小組是圖窮匕現,是繞過中央讓中共用經濟餵養國民黨的政治勢力;對於政府關中天電視台,當時擔任記協常委的李志德也曾表示,不認為有傷害到言論自由。另有人也提到李志德在鏡周刊工作,但領的是鏡新聞台薪水,這案子牽涉鏡新聞台取得執照過程的誠信問題,正在NCC調查中。

時代力量今天在審查會前發表了「反對政治分贓 專業理性審查」聲明。三位時代力量立委指出,此次董、監事候選人名單,是由民進黨團及國民黨團私下分配推舉產生,對於此種政治分贓的方式,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日前早已發布聲明嚴正反對,時力黨團也未推舉任何人選。
時力指出,反對政治黑手介入公共電視、反對政黨用分贓方式介入公共電視董監事遴選作業,是時力黨團一貫的態度與重要訴求,迄今並未改變。時力黨團對於即將進行的審查會議,提出嚴正呼籲,所有審查委員應本於專業與理性進行審查作業,切勿使用「包裹表決」的粗暴方式進行,應個別審查與表決各董、監事候選人。另外,審查委員與被審查候選人間如有特殊的利害關係,審查委員應慎重考慮適時迴避參與審查及表決,以提升審查結果的公正性與社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