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也需要愛的教育? 做好根本4件事 教出乖乖天使狗

一隻7歲的米克斯,因為長期被養在頂樓,整整7年沒出過門,對外面的環境很害怕,只要一帶出門就會一路噴屎噴尿,主人每每都得帶條大浴巾出門擦拭,早已絕望地快放棄的飼主找上寵物訓練師,在經過半年的訓練時間後,如今已經可以定點如廁、聽口令吃飯,也終於可以牽繩出去外面散步了!

少子化的時代,「毛孩」儼然成了不少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對許多狗爸狗媽們來說,照顧狗孩子一點兒也不比教小孩輕鬆,如同上述的案例,住宅區中養狗,飼主其實承受著不小的心理壓力,該如何教會狗狗遵守日常生活上的秩序,改掉一些壞毛病,成了許多狗爸媽的必修課。
教狗難嗎?犬研室創辦人兼寵物訓練師小善表示,其實只要確實做好「吃飯」、「喝水」、「睡覺」、「散步」4件事,所有人都可以教出乖乖的天使狗孩兒。10多年的訓練師生涯,吳善禾始終相信一件事,基本上不太有教不會的狗狗,只有因為不懂狗狗用錯方法的主人。

狗狗行為養成訓練 4個月前是黃金期
究竟該如何訓練,才能教出乖乖狗呢?其實幼犬和成犬的訓練方式完全不同,小善表示,一般來說幼犬的訓練在強調個性的養成,培養牠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人的接受度;成犬則強調行為上的調整,主要會是針對飼主希望改善的目標來訓練,解決主人需要的問題。「狗狗的社會化到6個月左右就結束,因此在4個月之前是訓練的黃金期。」小善說,這是一種狗狗早療的概念,小時候受到的刺激會影響到一輩子,因此從小用正向的方式引導,自然可以建立狗狗的良好習慣。

近幾年來,以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已深植人心,不過面對初來乍到的新成員狗狗,小善強調,不管是幼犬或成犬,一剛開始主人最好不要過度給予關注,不要特別去責罵或鼓勵,而是給予牠空間,尤其對領養的狗狗更該如此。只要先觀察個性及行為,該餵飯的時間就餵飯,即使亂尿尿也不要有過激的反應,這樣觀察1到2週,了解狗狗的習性和個性後,再開始進行訓練。
「想像當一個小孩子到陌生環境,突然面對一個講很多話、不斷觸碰他的人,這時候任何行為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壓力。」小善指出,過多的介入在初期對狗狗來說都是一種壓力,當對環境已有壓力、對飼主又有壓力的情形下,行為上的問題就比較容易出現。以台灣最常被領養的米克斯來說,本身是屬於較敏感的個性,加上被領養前早已有自己的習慣,不可能突然間改變習慣,若一剛開始進到家庭就給太多刺激,適應上會比較有問題,更容易打壞飼主和狗狗之間彼此的關係。
環境配置影響狗狗如廁習慣
不過狗狗其實相當單純,只要在這個階段安撫牠的情緒、給予安全的環境、每天餵飯,狗狗自然會對人產生信任感。小善說,每天讓狗狗在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散步的時候帶牠散步,滿足狗狗的基本需求、從觀察中了解狗狗的行為語言、搭配循序漸進的課程調整,就能明顯看到狗狗的改變。
另外,環境的配置也很重要。飼主一定要對狗狗的習性有所了解,要知道狗狗絕不會在自己的窩附近大小便,因此,在一開始放置狗狗物品時就要注意,要將吃飯睡覺玩樂的地方和廁所分開放在遠邊,而不能擺在旁邊,如果位置擺放沒弄清楚,狗狗自然也會搞混該在哪裡上廁所。

「狗狗做任何行為都是覺得在做是自己覺得對的事。」小善表示,像是吠叫,可能是因為警戒,也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若隨地大小便,很可能和擺設有關係,所有的行為一定有原因,試著去了解狗狗,再進一步談如何訓練。
滿足4項基本需求 狗狗行為問題迎刃而解
小善強調,狗狗的訓練,只要做好「吃飯」、「喝水」、「睡覺」、「散步」這最基本的4件事,了解並滿足狗狗的需求,狗狗的問題就會減少,許多讓飼主們煩惱的那些怎樣都教不會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以上廁所這件事來說,吃飯會刺激腸胃道反應,也會進一步影響大小便,因此有沒有固定餵飯就很重要;另外,前面提到擺設的問題,也會影響到狗狗上廁所;若是定期帶狗狗出門散步,狗狗可以學習到在外面上廁所,每天持之以恆,隨地大小便的問題自然跟著解決。

前面提到的7歲米克斯,許多看起來十分嚴重的行為,他們在訓練時一樣先從最基本的需求開始滿足,進而開始一步一步的調整。首先重新安排這隻米克斯的生活作息,先把本來吃飯狀況比較不穩定的狀況,恢復到每餐都可以定時定量吃光光,而後在家中做一些零食誘導的基本動作練習,慢慢把家中學習到的東西帶到戶外去進行,讓狗狗越來越適應戶外的環境,並且先從上牽繩在家中走走、到樓梯間走走、再到樓下門口走走,逐漸開始拉長散步的距離。
「行為調整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時間與耐心。」小善說道,訓練師扮演的是一個橋樑的角色,針對問題幫狗狗做訓練,也同時要教育主人,不要錯把人類的思考邏輯強行套在狗狗身上,並教主人幫狗狗把生活基本需求滿足好。「因此我們在課程的安排上,會依狗狗的身體健康、環境管理、行為訓練依次排序。」
拒絕處罰手段 愛的教育讓狗狗飼主都舒服
而在狗狗的訓練方式上,小善指出,狗狗訓練有很多派別,有些人會使用處罰、恐嚇的手段,像是常聽到的「天譴法」,讓狗狗覺得做錯事就會受到(來自上天的)懲罰,不可否認這些方式基本上是有用的,但其實是用讓狗狗害怕緊張的模式在處理問題,藉以改變本來的行為,他們比較不希望用這樣的方式。
以往訓練狗往往是用教軍犬的方式,但他認為,其實從了解狗狗的行為語言開始,並同理飼主的心情,選擇主人和狗狗都比較舒服開心的方式來訓練,用「愛的教育」,才是對寵物和主人都好的方式。
小善並指出,上課主要是教主人,整個訓練核心是用正向、愛、同理心貫穿,在了解狗狗的習性之後,輔以零食和口頭的獎勵,相信能得到比處罰方式更佳的效果。他也提醒飼主們,稱讚時要開心熱情地稱讚,因為狗狗在處理情緒這一塊和人很像,彼此可以感受到彼此情緒的。
.jpg)
因為成長過程中一直有狗狗陪伴,在大學照顧的校犬過世後毅然投入犬類行為訓練的領域,10多個年頭下來,小善已幫助許多狗狗和飼主改善關係。讓他開心的是,從以前接觸的個案大多是要改善行為極度偏差的狗狗,到現在許多飼主在尚未把狗狗領養回家前就先來報名上課,足以看出現代人越來越看重毛孩。他也期待透過他們極力推廣的正向學習,能讓更多狗狗在無壓的環境下自然改變,符合狗爸狗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