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台灣】「教會白話字初學議論會」問、答(10)

台灣母語書冊的語音用詞,不與英文語音教學接軌,以致學生不懂「子音consonant」的意義,自然不懂同義的「輔音、聲母」? 既不知「母音 vowel」,又怎知「元音、韻母」?如此語音教學只顧字面,不顧內容,實在讓人擔心。

王泰澤 (化學博士、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永久會員)
2023/05/28 10:00
筆者認為,學習由模仿起步,知識由聯想開始,能聯想,才能舉一反三,不能聯想,終究一問三不知。示意圖/pexels

前言                  

本期繼續談母音(vowel)與子音(consonant),內容根據十多年前(2013.11.15 )我在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由李筱峰教授主辦的一場主題為《治學聯想:台灣語音教育之缺失》的演講,內容談及人生「學習由模仿起步,知識由聯想開始」「能聯想,才能舉一反三;不能聯想,終究一問三不知」以及「人類自古至今,聯想有效成果的累積,相關人類今日文明進步的總和。」

語言先有語音才有文字,所以學習羅馬拼音、拼字,從「聽音」模仿開始,勤用耳朵學習。示意圖/pixabay

有關副題《台灣語音教育之缺失》我提出以下母語羅馬拼音白話字議論項目:1. 子音(鼻子音);2. 母音(鼻母音);3. 斷促音;4. 聲調;5. 變調;6. 母語詩歌音樂趣味。對發音認知,強調口腔和鼻腔平等看待,因為口腔發音雖多於鼻腔,但同樣是發音氣流通道的出口。

語言先有語音才有文字,所以學習羅馬拼音、拼字,我極力主張要和孩童一樣,從「聽音」模仿開始,不斷勤用耳朵學習;本文根據當年所列項目,適量增選最近網站網路資訊 自問自答如下:

問、答

問:我們已經知道「子音 consonant」的功能,主要是表達「語言意義」,韓語《訓民正音謂之「欲言而得伸其情」。「母音 vowel」的功能,除了表達較少部分的「語言意義」之外,主要是發出語音音調的高低。除此通盤理解之外,問題是,子音和母音在口腔和鼻腔中的「初發」和「延長」發聲機制,有何不同?

答:主要不同如下:一、子音:子音是語言字音的「初發聲」,符號也止於「末聲斷促」;這個「初發聲」詞彙是我幾年前,從英文語音專書(The History of English)學得「子音」特有的發聲短暫性質時,屢覺難以適當描述,最近淺識韓語歷史發展,才從韓文《訓民正音》的書頁上,學到這簡單易懂的「初發聲」三個字,終於解決了難題。

「初發聲」是「子音」開始發聲時,與連接在母音後面「末聲斷促」的機制相對應,如「直直 tit tit、集集 chip chip、獨獨 tok tok、白白 peh」,此「斷觸」四例中,母音前有「初發聲 t、ch、t、p」,後有四類斷促「無聲符號,t、p、k、h」,斷促機制同與唇、齒、舌、顎、喉有關,但非子音符號。

古早韓文《訓民正音》巧名「子音」為「初發聲」。圖/王泰澤提供

子音的極短暫「初發聲」由唇、齒、舌、顎、喉摩擦出聲,各別發聲時,充其量只嘰嘰嘎嘎 ch ch k k,初發不成語意,亦缺高低,有母音接後,才成「字音」嘰嘰嘎機 chi chi ka ki。若聲音摩擦,發生在鼻腔通道,即是「鼻子音」。

另例 ,子音 h ㄏ 單獨不成字音,加上母音 oo ㄛ在後,才成「虎 hoo ㄏㄛ」字音。姑且定其發音長短,若給 hoo ㄏㄛ 音節一秒鐘,子音 h ㄏ 只費佔瞬間,續後所聞,盡是母音 oo ㄛ,直至字尾 oo ㄛ 音停頓為止。

二、母音 從發音機制講,母音是從橫隔膜上提,肺部釋放空氣,震動喉部聲帶而產生的。過後,聲帶、舌頭、嘴巴、和嘴唇會修改「口母音」aㄚ eㄝ iㄧ oㄛ uㄨ。氣流若直通鼻腔出口,即自成一組口鼻有別的「鼻母音」aN eN iN oN uN。母音發聲過程中,氣流未受任何阻礙,是與局部摩擦的子音主要的區別。又,英語母音類別繁雜,令人討厭,有興趣的讀者可點入以下網頁 ,視、聞其詳。

三、歌唱的歌詞字意靠子音,旋律高低靠母音:灑落之情,微婉之韻,全在歌聲中,我們用一首台語老歌「港都夜雨」來進一步說明「子音」和「母音」在歌曲中表義、表音的功能,為了方便辨識母、子音,我將歌詞中的「母音」標誌為粗斜體字:

今日又是風雨微微 異鄉的都市

Kin jit iu si hong u bi bi i hiong e too chhi

路燈青青照著水滴 引我的悲意

Loo teng chhiN chhiN chio tioh chui tih in goa e pi i

青春男兒 不知自己 要行叨位去

Chheng chhun lam ji m chai chu ki boe kiaN to ui khi

阿 . . . 阿. . . 漂流萬里

A . . . . a . . . phiau liu ban li

港都夜雨寂寞瞑

Kang too ia u sio bo mi

我們以第一行歌詞(曲)為例,若全用「子音」吟唱,只會聽到連接短暫子音 k - j - s - h - b - b - h - t - chh,平淡操音嘰嘰嘎嘎。

若全用母音吟唱,只聽到連結母音 in - i - iu - i - ong - u - i - i - i - iong - e - oo - i 。母音連結的歌聲,能有恰如原曲旋律高低,但只能聽成母音 「因 以 由 伊 翁 雨 伊 伊 意 用 鞋 黑 易」終不得伸其情;日常話語也有類似情形:

話語第一種情形:以下這兩個句子,母音(標誌為粗斜體)相同,只有二個子音 s,k / chh,s 改變,整個句子的意思,同音的「知」變成「栽」,異音的「心肝」變成「深山」:

Chai   | chai   ti     sim - koaN   lai

知       知   在     心       肝     內

Chai   | chai   ti     chhim-soaN lai

栽           栽   在     深       山     內

話語第二種情形:漢文也一樣,改變子音就改變語言情意,例如把「子音」初發聲 ㄒ(想)改成 ㄐ(講),說話的人就由男生變女生:

男生柔腸寸斷:「叫我如何不想(ㄒㄧㄤˇ)她」。

女生一讚三歎:「叫我如何不講(ㄐㄧㄤˇ)他」。

口腔發聲斷促四種 t、p、k、h 符號示意圖 / 王泰澤提供

後語:

筆者不專攻語言、語音學,文中用字遣詞,只憑一般常識,我不曾在台灣推行母語的書冊上,見過有作者強調「子音」是「初發聲」,無此重要認知,讀者對「子音」真正意義,當然模糊不清。

我深覺遺憾的,是推行母語的書冊的語音用詞,不與學校英文課本語音教學接軌,如此學生既不知「子音 consonant」真確意義,怎能學懂同義的另外用詞「輔音、聲母」? 不知「母音 vowel」真確意義,怎能學懂同義的「元音、韻母」?

足可擔心的是,語音教學學術詞彙食古不化,只顧字面,不顧內容,囫圇吞棗而已。

有人說過:「探究問題,若看不到或不去理會,就還不成問題。等到覺察到問題,有了看法和處理方法以後,看法和處理方法本身才成問題。」既然是問題,我們就應有「問者不愚,愚者不問」的覺悟。

前瞻的問題,縱使是「鬆散、含糊、不明確」的問題,也足供我們學習前的「預習」;初學者尤其需要「預習」,才不致學習時,在「真空」中失去焦點。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說過「人假如毫無『預習』,一切臨時『突如其來』,必不能學到任何新事物。」我在這些系列文中,屢次預先參雜幾個簡易通俗的白話字,是為初學讀者準備「預習」,避免以後「突如其來」時,學習困難。

下期(11)預告:福台語的「斷促」、「聲調」、「變調」。請讀者提供問題,筆者聯絡處:taitzer@gmail.com.

專欄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