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穀雨1】穀雨養生重健脾去濕清熱 中醫師建議用滷味與茶飲預防鼻過敏

4月19日是24節氣中的「穀雨」,由於氣候漸熱、雨水漸多,因此中醫師表示,此時養生重點要放在健脾去濕與清熱上。由於此時正是過敏好發時期,中醫師特地提供1道茶飲與1道料理,幫大家減輕一些鼻過敏症狀。

黃星若/台北報導
2024/04/19 15:52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圖片設計/佳佳

宜:健脾去濕

忌:暴怒上火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穀雨後,氣溫上升、雨量增加,極利於農夫播種耕田,也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中醫師提醒民眾,這時要將養生重點擺在健脾去濕清熱上,在飲食及情緒上都要注重平和,避免寒涼以及上火的食物。

穀雨這天的習俗很多,一些沿海地區的居民稱此節日為「漁民節」,會在當天舉行海祭,祈求保佑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有些地方在穀雨這天也有「喝春茶」的習俗,會在這天採新茶回來喝,有驅邪、祈求健康、保平安的寓意。另外,台灣古時還有「穀雨補老母」的習俗,出嫁的女兒要在穀雨節氣的這一天帶補品或豬腳麵線回家為母親補身體,祝賀長命百歲。

2024年的「穀雨」節氣在4月19日,由於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加上俗話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因此「穀雨」的到來象徵著寒潮結束,天氣漸暖,即將要迎來夏季。

中醫師莊雅惠表示,24節氣中的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穀雨後降水開始明顯增加,梅雨季節即將來臨,氣候開始溫暖潮濕,因此在養生上要把重點放在健脾去濕與清熱上。

莊雅惠指出,穀雨期間雨水較多,濕氣偏重,濕氣重帶來的「濕邪」,也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包括: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過敏症狀,都是這個節氣容易產生的疾病;此外過多的濕氣停留體內,也會導致像是氣喘、慢性咳嗽、食慾不振、腹部脹氣、大便稀軟或腹瀉、頭重頭暈、身體沉重、四肢腫脹、關節重痛、小便較少、水腫、女性白帶分泌多等痰濕疾病。

因此,飲食應以健脾去濕為基本原則,莊雅惠建議可選擇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像是:淮山、芡實、薏仁、茯苓、紅豆、綠豆、黑豆等,排除體內濕氣、健脾胃。她並指出,寒涼食物會影響正常水分的代謝功能,使濕氣殘留,不易排出,因此要盡量少吃太過生冷的食物。

由於「穀雨」值春夏之交,天氣漸熱,有的民眾可能會開始出現一些燥熱、火氣大的症狀,莊雅惠表示,這時就要注重清熱,少食燥熱食物,建議飲食均衡,宜吃甘平易吸收的食物,像是:葡萄、李子、蘋果、菠菜、紅蘿蔔、茼蒿、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山藥、黑豆、枸杞子等等。

至於相傳穀雨這天的茶喝了可以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的習俗,究竟喝茶對於養生有幫助嗎?莊雅惠表示,以中醫的角度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喝茶,《本草綱目》中說:「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火氣大的人較適合喝茶,體質虛冷、寒性的人都不適合喝茶葉,而中醫裡頭的養生茶,其實都是沒有茶葉的。

莊雅惠也提醒民眾,想要以任何湯水食療來調理身體,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在「穀雨」健脾去濕清熱的大前提下,再根據個人的體質修正,且一旦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食療是無法完全根治的,一定要找醫師好好吃藥調理。

不過,食物對於平時的養生與疾病預防,還是有一定的幫助,因此莊雅惠特地提供1道養生茶與1道養生料理食譜,讓大家在「穀雨」這個容易過敏的節氣中,能減少一些鼻過敏的症狀。

◎太子參減敏茶:

材料:太子參2錢、百合5錢、五味子2錢、防風2錢、烏梅2錢、銀柴胡2錢、生甘草2錢、適量冰糖、紅糖或蜂蜜(2至3天份)

作法:全部藥材加水2500c.c.,浸泡約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約1小時,過濾後待涼,加入加入冰糖、紅糖或蜂蜜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滋陰,生津止渴,改善過敏。

◎海帶養生滷味:

藥材:北耆3錢、甘草3錢、沙參1兩、當歸1.5錢、桂枝1.5錢、萊菔子5錢、廣皮3錢、適量百里香(4至5人份)

食材:肉半斤,海帶結半斤、蔥段、五香粉、米酒、醬油及冰糖

作法:海帶結及百里香除外,將中藥放入藥袋中,與肉、蔥,及所有調味料一同放入燉鍋內,加入2000㏄水,燉煮約半小時後,加入海帶結及百里香,煮約20分鐘,熄火燜約半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補氣滋陰,養血散寒,行氣消脹氣,促進血液循環。氣血充沛就可以增強抵抗力,改善氣血虛弱體質的過敏症狀;散寒也可改善寒濕體質的過敏症狀。

叮嚀:虛寒體質偏重者,加重北耆至5錢,燥熱體質偏重者,加重沙參至1.5兩。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