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煉金術大公開

過去政府收購電價只有2塊多左右時,是沒有人要做光電大棚的,然而,在台電提出高躉購電價之後,馬上就豬羊變色了。所以,從2013年開始開放營農型農業之後,就開始有許多業者「假種田、真種電」的瞎搞。

Lin bay好油
2023/08/16 11:17
高躉購電價下利益促成綠電新貴崛起。圖/陳賜哿攝、圖片設計/佳佳

編按:蔡英文政府自上台以來,為實現2025年「非核家園」,力推再生能源發電,執政黨也不吝讚自家能源政策好「風光」;然而,鮮少人叩問,台灣為何執意發展風電和光電,而捨棄較便宜的生質能源?而蠻生的光電產業又有何利益讓人群起競逐,地方刀戈相向,去年底,震驚各方台南88槍擊案,背後潛藏的利益是如何煉成的?

南台灣的光電大棚,不少「假農業、真種電」的風景。圖/作者提供

2013年開始農委會開放農業設施搭太陽能板,開啟太陽能在綠能相關方面的發展,經過10年,如今已經從小規模的小打小鬧,如今發展到能左右台電營運系統,台電在再生能源相關條例加持下,以高價躉購太陽能發電,假設以光電25GW的容量一年發出250億度電來估算,台電光電的部分大概就要虧損300億左右。

那台灣再生能源難道只有光電可以發展嗎?風力、地熱、生質能、廢棄物再發電、川流式水力等,都是再生能源。一個重視綠能的國家,多從廢棄物再利用綠能做起,然而, 從台電現在網站上,已看不見生質能與廢棄物發電成本。比起太陽能等這些自然能量的綠能,廢棄物再利用的綠能,更值得在台灣推動。然而,台灣真的重視過廢棄物再利用發電嗎?

台灣購電成本。圖/取自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過去,台電曾經發展過相關專案,帶起一波蓋沼氣(豬糞再利用)發電場風潮,但幾年過去,大型場只剩下屏東民營業者中央畜牧場還有在運作,而至於全世界都使用的生質柴油的部分,從2014年政策終止後,民進黨政府也從未選擇這個台灣最具潛力的發電方式?為什麼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可以使用含有部分生質柴油的柴油,我們卻做不到呢?為什麼攸關於生質能相關的沼氣發電,發電成本1度只有3元左右,政府卻不大力推動呢?難道陽光落在土地上造成的汙染影響,更勝過廢棄油脂、廢棄動物糞便嗎?

光電利益龐大 農民紛紛棄耕
事實上,這涉及法令問題,導致光電轉成暴利產業。過去政府收購電價只有2塊多左右時,是沒有人要做光電大棚的,然而,在台電提出高躉購電價之後,馬上就豬羊變色了。所以,從2013年開始開放營農型農業之後,就開始有許多業者「假種田、真種電」的瞎搞,形成各種光電大棚的現象。

筆者曾在嘉義的一個光電大棚下,看到香菇的墳場,擺滿了一堆香菇,但那個光電大棚實際上根本生產不出菇來,這樣也叫農電共生?這些光電亂象,難道後面不是因為政府部門消極的面對與處理而造成的嗎?

光電到底有多暴利呢?筆者簡單分析,以現在的地面型的為例:10公頃的土地大概可以蓋滿約13MW(千瓩,下同)容量的太陽能,1MW的建置成本約4000至4500萬元左右,以一個10公頃的土地量發13MW的地面型光電廠來看,需要投入5.2~5.85億,但實際上不需要那麼多錢,只要先準備9000萬左右的前期資金,等到順利發電之後,1MW大概可以跟銀行貸款4000萬元,13MW可以跟銀行貸到5.2億,就可以拿來支付設備的部分。每個月收入扣除貸款後約有上百多萬的進帳,不到三年的時間,投入的部分就回來了。

開發商賺錢,銀行放款也賺錢,唯一賠錢的只有台電,因為台電需要向光電業者一度電買到4元多,但是為體察民情,一度電以2.7元左右賣出去,太陽能發電越多台電虧損越多。

農地規模速減 能否一昧補貼
現在,執政黨為了達到2025年太陽光電能發電發到20GW(百萬瓩,下同)的目標,大量的開放地面型的光電。光電在2023年3月已成長至10.3GW,大概已經使用9,000公頃左右的農地,如果要達成20GW的目標,至少還要再使用8,000公頃左右的農地,為了完成2025年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農委會對於各類型光電發電型態的部分,也是盡量配合中央,盡量放寬土地,甚至可能出現更多「假農業、真種電」亂象。

綠能發電,原本是立意良善的能源政策,但涉及土地,就會出現政策在利益與貪婪下被扭曲執行的局面,形成一種黑、金、槍、官勾結的複雜結構,台南的88槍,讓大家知道府城已經變成腐城,如果現在面臨的問題,不願意面對與改善,要繼續強推20GW的目標,不只對農地會有更多的掠奪,不只拿台電的錢補貼光電業者,也造成地方鄉民居住的痛苦,甚至連回填廢棄物的情況都發生了,綠能的荒謬與沉淪的戲碼,到底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