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讓座是同理心 不該用道德綁架

71歲知名女作家李昂20日在臉書發文說,她搭乘捷運時因身體不適、要求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讓座,結果其中2名女生不理會她還翻白眼,另一名男生則稱「不舒服」也不起身,李昂因此點名台北市長蔣萬安:「我希望你給我們一個博愛座的使用方式。」北市府發言人殷瑋回應:「彼此尊重、體諒是台北捷運文化的重要成份。」網友也眾說紛紜。
我們來看他國怎麼做:德國與新加坡的捷運也有博愛座,但是他們沒有正義魔人,而是由乘客衡量自身的身體狀況與公德心,決定是否讓座,他們的老人一般也不會主動要求讓座,畢竟公德心發自個人的良心,無法勉強,只能從家庭與學校做好教育。
德國捷運車廂的博愛座平常沒有人會去坐,是理所當然保留給需要的人,所以可以看到車廂內站著的人真的不少,不過若是尖峰時刻,大家也不會拘泥於形式,想坐就坐。
在德國捷運上,坐在博愛座的人不會被要求離座,因為這基本上違反歐洲人尊重他人的自由與人權,要求別人讓座,常會造成他人的困擾,是一件很失禮且沒有意義的事。
德國老人通常不會有倚老賣老,認定年輕人應該讓位給他們,因為他們既然能出門走動,就表代他們自知有行動力,不會造成別人的麻煩;德國並沒有什麼正義魔人,自以為是在主持公道,他們常以同理心決定是否讓座。

在德國,若乘客讓位給老人時,老人家通常是感激地接受,也有些老人家會推辭,因為不願被人認為自己「老了」,此與台灣老人把讓座視為理所當然,或者一上車就要求別人讓座的情況,差別很大。
新加坡老人也不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年輕人應該「敬老尊賢」,新加坡人往往是活到老、做到老,老人家一般都有工作能力,勞動都沒問題了,那麼搭捷運站個幾站,自然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筆者曾在捷運上看過一名老人家「疑似」想坐博愛座,但當時正坐在博愛座的年輕女孩似乎沒有察覺,因此並未起身讓座,我也無法判斷,誰是需要位子的人,也許女孩剛好也不舒服。
總之,北捷博愛座的設置有其必要,至於讓座問題,不能訴諸於道德勒索,應該要從教育做起,培養民眾的公德心與同理心,畢竟,隱性需求是看不見的,我們憑什麼以肉眼去判定誰才有資格坐博愛座呢?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