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方寸之見(9)不敢為天下先

典出《老子》第67章「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年少輕狂自我要求「不器」,歷經風浪才會懂得「不敢為天下先」。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2025/02/06 14:27 2025/02/06 15:50
此印係託北京大學祝帥教授,他再找上海馮磊(散石)刻的,馮磊是西泠印社社員,作品當然有一定水準。圖/鄭自隆提供

民報專欄作家鄭自隆是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專欄的名稱「方寸之見」,是鄭自隆教授以他多年蒐藏金石印刻背後的淵源與故事,金石印刻是一種重要的書法與藝術表現形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些刻印作品不僅是當時的文字記錄,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金石印刻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刻印技術,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體現了中國古人對歷史、文字、藝術的高度重視。

年少輕狂自我要求「不器」,歷經風浪才會懂得「不敢為天下先」,又不是大個兒,幹嘛凡事搶先,有事讓愛出頭的大個兒頂著,Do not be a hero!

典出《老子》第67章「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隔了二千餘年,先秦諸子用語當然和現代不同,因此衍生不同派別的詮釋,有一派謂「不敢為天下先,猶言不爭;引喻為政謙遜,不敢自居為天下人之先知」,胡扯,儒門弟子把老子說成孔子了;我的詮釋很頹廢、很老莊,凡事不出頭,樂當老二才可以活得久、活得好。

先看看原典《道德經》67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道德經》當然不好讀,譯為白話,此章意思是說:

大家都說「道」很深奧,無法找到類似詞句可比擬說明,這沒辦法,因為深奧嘛,若可以用比擬來說明,傳呀傳,就走鐘做小了。

道有三個工具,要能體會實踐,即慈(低調)、儉(保守),與不敢為天下先,因為平常低調所以方能適時突出,因為保守反而能面面觀照,因為不敢為天下先,所以能持盈保泰;若平常臭屁就只想出頭,只求面面俱到但基礎不紮實,凡事搶跑第一,穩掛的。

低調才會贏,保守才不會折損,世局亂,頭低低的才不會被槍打到。

老子有智慧吧,《論語》要儒者「君子不器」,《老子》要道家弟子「成器長」,「長」,有一說讀成「首長」的長,就是先不要當老大,等那些想當老大的人互相廝殺,彼此砍死了,老二自然就成老大,如此詮釋是法家觀點,充滿權謀算計;我把「長」讀成「長短」的長,也就是說因為不搶著當老大,所以即使是在固定位置、固定功能的「器」,都能活得長長久久,換言之,此「長」不比高下大小,而是比氣長。

台灣社會習於棒打出頭鳥,官場有新肥缺,第一個見光的一定死,在其他職場也是一樣,不招搖,熟稔老莊之道,惦惦吃三碗公,才是王道;世道險惡,處事不能暴虎馮河,逞匹夫之勇,所謂「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別人不敢渡河,自己又何必跑第一。

此印係託北京大學祝帥教授,他再找上海馮磊(散石)刻的,馮磊是西泠印社社員,作品當然有一定水準,落刀純熟,布局均勻,值得把玩細品;但每次把玩此印,總有感慨,資質魯鈍天性懶散,年少無法「不器」,及長也沒有「器長」,就如是而已。


馮磊是西泠印社社員,作品有一定水準,落刀純熟,布局均勻,值得把玩細品。馮磊是西泠印社社員,作品有一定水準,落刀純熟,布局均勻,值得把玩細品。圖/鄭自隆提供

【延伸閱讀】

方寸之見(1)白雲深處

方寸之見(2)我有餘事作農耕

方寸之見(3)我生百事盡隨緣

方寸之見(4)見象非相 是相亦象

方寸之見(5)侘寂

方寸之見(6)俯仰一世

方寸之見(7)笠掛櫻、晝寢石

方寸之見(8)君子不器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您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