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25)《安平追想曲》,追想了些甚麼?
在安平東興洋行附近,有一座母女的小銅像,立在一塊石頭上,銅像是在講〈安平追想曲〉的故事,這首1951年創作的台語歌,作曲是許石,作詞是陳達儒,曲完成在先,詞(故事)是事後填上的,歌詞是這樣 –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仔逐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塊講,相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相思情郎想自己,不知爹親二十年,思念想要見,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仔做為記。放阮私生兒,聽母初講起,越想不幸越哀悲;到底現在生也死,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心肝想爹也怨爹,別人有爹疼,阮是母親晟,今日青春孤單影。全望多情兄,望兄的船隻,早日回歸安平城;安平純情金小姐,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從歌詞可以瞭解,故事在講一對母女都被男人晃點擺道,媽媽碰到荷蘭船醫,結果吃乾抹淨一走了之,留下有著遺傳金頭髮的私生女,和一個不知道是純金還是鍍金的十字架;但女兒居然未能記取教訓,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從小想爹也怨爹,怪「別人有爹疼,阮是母親晟」,但也和媽媽一樣,愛上不該愛的「行船的男兒」,只能在港邊癡癡的等,等著歸期無期的郎。
這個故事據說是陳達儒在當時最高檔的寶美樓吃飯,聽酒女說的,所以後來有些人爭執故事的真實性,並且逕稱這位女主角為「金小姐」;這就有些可笑了,酒家是N手傳播的好地方,故事一再轉傳,最後當然會失真,記得90年代司迪麥口香糖有支亮眼的廣告〈貓在鋼琴上昏倒了〉嗎,畫面是一群光頭穿著囚衣的男人,第一個說「新建築倒塌中」,一句話傳呀傳,傳到最後居然變成「貓在鋼琴上昏倒了」。
從1624年荷蘭人築城開始,直到清領時期,安平都是台灣貿易重鎮,即使荷蘭人走了,但40年下來,當初落戶娶妻生子的不知有多少,現在台灣人都可以找出這些「有荷蘭公,無荷蘭嬤」的後裔。而後天津條約簽訂,安平就有很多外商進駐,當時安平就有五大洋行,包含英商德記洋行、英商和記洋行、英商怡記洋行、美商唻記洋行,與德商東興洋行;有洋行就有洋人,單身赴任、就地戀愛,任期結束調任就一走了之,無牽無掛,可不會帶走一片雲彩,這種現象直到現在依然存在。
所以說〈安平追想曲〉是集體記憶,無法單指是某人的故事,其故事就和以日本長崎為背景的《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歌劇一樣,駐日美軍軍官與藝妓蝴蝶相戀,最後美軍軍官和〈安平追想曲〉的船醫一樣,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兩個創作都印證了薩伊德Edward W. Said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理論,在歐洲人的想像的世界中,東西方是不同的,西方是強而有力的,是文明而理性,而東方是遙遠曖昧、不文明,是被征服或等著被救贖的國度,於是在西方男性眼中,東方女性如同「易開罐」飲料,容易取得、容易使用、也容易拋棄。
這種東方主義的想像,在好萊塢電影比比皆是,只要涉及白人男性與東方女性的戀愛,都是這種模式,60年代有部火紅的電影《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位西方畫家在渡輪上認識謎樣的華人女子蘇絲黃,交往後成為畫家的模特兒,二人並同居;畫家原以為蘇絲黃是出身上流社會的名門小姐,但後來發現她其實是個灣仔妓女,並有一位私生子..…,最後這位畫家英勇搶救被土石流淹沒的私生子,雖然沒成功,但真誠終贏得芳心,故事就是在講東方女性必須依附於白人男性的保護。
即使到最近也是一樣,1997年的007電影《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也是白人的英國男特務,保護楊紫瓊演的中國強悍女特務;百老匯歌舞劇《西貢小姐》Miss Saigon,劇情更是充滿亞洲人對美國的憧憬,以及西方男性對東方女性的輕賤與不屑;不但這樣,好萊塢電影的東方主義也儼然內化,成為台灣部分電影工作者的價值,公視的《斯卡羅》就是例子,李讓禮是正派的美國老大哥,他要去瑯嶠喬事,是把「文明」帶到生番部落,不是戰爭;更離譜的是李讓禮被俘,原民領袖卓杞篤受到感召,不但放他下山,還促成原洋和談,又續貂來個2年後,李讓禮帶洋醫師上山幫卓杞篤看病;在片中李讓禮強暴原民女生蝶妹,然後呢?然後沒事啦;整部戲把台灣大河劇演成好萊塢的美國英雄電影,老美就是公平、正義,要拯救教化全世界。
〈安平追想曲〉的背後是不是就是東方主義的價值,台灣女性期待白人男性的救贖?除此之外,50年代的歌謠創作,也顯示當時的台灣社會的女性角色。
從清領、日治一直至80年代,台灣女性地位低下,早期台灣歌謠有「四月望雨」經典,除四季紅外,其餘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都在訴說女性悲慘命運,台語歌中訴說女性悲慘命運的,信手拈來比比皆是,〈孤女的願望〉是鄉下女生隻身獨闖都市叢林;〈青蚵仔嫂〉是嫁雞嫁狗都是命;〈可憐戀花再會吧〉即使同情被男人騙的女人,但也是要說再見,然後不見;到了90年代的〈舞女〉是無奈的隨客人搖來搖去,〈講什麼山盟海誓〉又是被晃點的笨女人,被騙,但還是寧願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語;二姊江蕙的〈酒後的心聲〉是被拋棄後的藉酒消愁,〈傷心酒店〉,也是女性遇挫折的自棄,「一杯擱再來,你若有瞭解,甭問阮對叼位來」。傳播媒介內容就是時代的鏡子,但儘管時代在變,但女人依附男人的心態還是未變。
作詞的陳達儒是台北人,戰後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他怎麼會來高消費的寶美樓和酒女哈拉,可能是受到作曲許石的邀請而南下,許石為其接風,他先寫好曲,找來陳達儒配詞;許石是台南人,應該是富家子弟所以才能留學日本,直到戰後方回台灣,一方面教書,一方面作曲,活躍於戰後;而陳達儒則活躍於日治時期,戰後反而不如意,轉行「吃頭路」做業務;陳達儒大許石兩歲,但76歲才去世,許石則60歲就過世了;兩人合作作品有15首,但最著名的還是〈安平追想曲〉。
有甚麼樣的社會,就會有甚麼樣的媒體,一首歌、一個傳奇,讓我們回到50年代,甚至更早的清領、荷治時期,看到了當時的社會。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台南建城400年(12)台灣第一所中學也在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13)134年前,台南就有盲人學校
台南建城400年(14)台南有座永華宮,和天地會有關?
台南建城400年(15)接官亭,接過那些官?
台南建城400年(16)台南求考運,要到哪裡去拜拜?
台南建城400年(17)那些年在台南,有人用電影票換選票
台南建城400年(18)來台南拜月老求姻緣
台南建城400年(19)來府城轉大人,躦桌腳「做十六歲」
台南建城400年(20)府城嫁娶從「合八字」開始
台南建城400年(21)以夷制夷的億載金城
台南建城400年(22)呷飯皇帝大,從「吃」認識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23)不吃甜,不要說你喜歡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24) 滿樓紅袖招:寶美樓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